穿越73年,共读这一封封血染的家书……
来源: 中国军网 2023-10-27 11:11:38 责编: 吕中石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3年前,无数中国青年喊着这句响亮的口号,告别家乡,远赴异国。

他们是战士,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挺立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他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在战斗间隙,用一封封家书倾诉着对祖国、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读抗美援朝烈士的家书,透过早已泛黄的信纸,感受跃动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黄继光:不立功不下战场

a9d5bbe42a6cb5b098b3618add54a20b_16261432_0a795f9c3f533e3cc6861e8ae234a0c9.jpeg

cc80397fc7b7da929ffa54c2c9179f56_16261432_31850c590bd751891a3108384a395ca3.jpeg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

——黄继光烈士

5dc84480c1092a68f1a8ad30609b6e48_16261432_57b2e7f2c15f8f10d27c896ff361eeb8.jpeg

黄继光的家书

1952年4月29日,入朝作战1年的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继光不仅向母亲立下“军令状”,还安慰鼓励母亲,“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

就在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就是在这场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机枪眼,壮烈牺牲。

母亲刚刚收到的信,成了黄继光的最后一封家书。“不立功不下战场”,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黄继光牺牲后,很多年轻战士寄信给邓芳芝,希望可以作为她的孩子。为此,邓芳芝特意给前线的志愿军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表示:“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却多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要把慰问金都用到生产上,继续支援前线。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邱少云:到了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

62c55ebdb28b5d33e5d451214baf913e_16261432_7ce8e743b62d9ff12045571b29ef6278.jpeg

79c633628f675529aa392af940ac44b8_16261432_9400c74733f95ddebe91ad28bb55317f.jpeg

“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邱少云烈士

1a36e418c284388646ea612dedf74f71_16261432_16bed844933afb8448a52c9160d4efbd.jpg

邱少云的家书

这是邱少云出发前在河北内丘给家中写的唯一一封信,信中说:“到了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邱少云在加入人民军队前是不识字的,在部队,连里的文化教员郭安民要求每个战士每天学10个字,邱少云学习非常刻苦,坚持每天学习30个字,一个月时间,他便能够写简单的书信了,这封家书便是在郭安民的帮助下完成的。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饶惠谭: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c0ab70ea4c911fd184f286061dc08d96_16261432_655de6331d1518ef09f966bedd6efcdc.jpeg

8c14bafcfbfe4ac231e09f99fcc26ea0_16261432_ffff5b5339e006c19afd0ab2aa0daa4d.jpeg

“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饶惠谭烈士

d6e94b192e59f3908df93ec9dc7e84dd_16261432_f523fb1f17e555bc982eefaaf4d6a4d1.png

饶惠谭的家书

1953年1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参谋长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一封家书,这也是他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描述了前线的状况,字字句句流露着志愿军战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饶惠谭在信中说:“现时敌我相持于固定的战线,日有小接触,我们不断的(地)杀伤和小股的(地)歼灭着美寇强盗。敌人于(如)果敢于发动大的攻击作战则我必定获得大的胜利。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1953年3月21日,二十三军指挥所遭到敌机轮番轰炸,饶惠谭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康致中:要打好出国第一仗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8f434a5e3a32e8837e3e2492bf9353a9_16261432_1e05cb869ad7c034ca3d699eb9eaca11.jpeg

4170ba01b0ad7bcdb60819af2af105f6_16261432_73f1c0d34e8c7f5d21bfcd5328d5d31a.jpeg

“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

——康致中烈士

a3499dabbff1827334b8932ff5d91b3b_16261432_a278f1864719beb803272653e4ab5208.jpg

康致中的家书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硝烟弥漫的战场,不仅有铿锵在耳的誓言,也有对家中幼子的关爱。

1953年1月22日,结婚不到三年的康致中,告别妻子高亚梅以及仅2岁的儿子康明,奉命赴朝参战,时任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

在入朝作战一个多月后,康致中给妻子高亚梅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部队生活较前更好,战士们均能吃上细粮……大家均表决心要打好出国第一仗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在信的结尾,这位深沉的父亲还是忍不住关心年幼的孩子,叮嘱妻子不要忘记带孩子打预防针:“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

6月26日,康致中与全团一百多名指战员在团部召开作战会议。敌人出动40余架轰炸机对十九团坑道指挥所进行轮番轰炸致山体垮塌,团指挥所两个坑道口被厚土堵塞,参加会议的人员被埋。

1953年7月27日,随着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我军工兵夜以继日地挖掘了30多天,才得以把炸塌的坑道口挖开。战士们找到了康致中的遗体,他穿着军装,躺在坑道里,像睡着了一样,在他遗体右侧还斜插着儿子康明两岁时的照片。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战士告别亲人奔赴战场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

书信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也是真实滚烫的历史见证

透过这些家书

我们真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

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胆气豪情

以及他们

对家人的思念、对祖国的忠诚、对和平的热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让我们用不懈奋斗告慰英灵


整理:王韵、杜汶纹

设计:任艺帆、李思佳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