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飞虎队老兵讲述与中国的情缘
来源: 环球时报 2023-10-27 11:14:50 责编: 吕中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单劼 胡雨薇】编者的话: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抗日战争期间,飞虎队驾驶战机,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上空与日军展开一次次殊死搏斗。80年来,这段跨越大洋的“飞虎情谊”历久弥新。

今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此前,格林、莫耶和麦克马伦共同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基金会和飞虎队老兵支持推动美中友好交往的情况,表示将传承和弘扬美中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跨越太平洋的信件往来再次唤醒了一段80多年前的记忆: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时间流转,飞虎队已熔铸成两国的共同记忆,成为中美友好事业中永远闪亮的灯塔。

近日,格林与莫耶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回忆起飞虎队的历史以及围绕这段记忆的不解情缘。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九个年头。枣宜会战中宜昌沦陷,日军以此为基地开展对重庆的大轰炸;9月,日本海航最新型的零式战机进驻汉口机场,一次空战击落击毁中国空军34架老式苏制驱逐机中的24架,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国飞行员壮烈殉国。中国的空军力量被逐渐削弱。

为保护滇缅公路的运输不受或少受日军的空袭,保障国际援华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的抗日前线,1941年4月15日,中美达成一项秘密协议,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行政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人和陆军航空队,以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退役人员”前往中国参加战斗。由于当时美国和日本尚未正式开战,因此招募的志愿队员在名义上作为“中国中央飞机制造厂”雇员,由后来享誉二战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以私募的形式完成集结。

1944年,哈里·莫耶(左一)和部分飞行员在中国。

1941年7月10日,由约100名飞行员和约150名地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美国志愿队出征了,他们悄悄从旧金山启程前往缅甸东吁,进行战前集训。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昆明,陈纳德为志愿队指挥官。

关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为何被称为飞虎队,陈纳德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直存在争议,有种说法是当时中国内陆的居民没有见过鲨鱼,所以误把飞机上用来震慑敌人的鲨鱼图案当成了老虎,便有“飞老虎”的称呼。值得一提的是,此后迪士尼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华特·迪士尼曾根据飞虎队的名字,亲手设计出“一只插着翅膀的老虎”图案,让飞虎队的名称更加深入人心。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根据战略需要,1942年7月,志愿队解散,原志愿队员被编入“美国陆军第10航空驻华空军特遣队”。1943年,特遣队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此后又成立了中美空军混合联队。

有观点认为,狭义的飞虎队仅特指存在时间不到2年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但“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等部队的很多老兵均认为,他们继承了飞虎队的精神并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侵略,也是飞虎队一员。

无论编制番号发生怎样的变化,飞虎队这个称号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伴随美国援华空军出生入死:保卫滇缅公路,转战中缅印战场,在世界最危险的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为“驼峰航线”护航……

据统计,援华作战期间,飞虎队共摧毁敌机2900余架,击沉击毁达223万吨的日本商船和44艘日本海军舰艇,击毙日军66700人,2000多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献出宝贵生命。

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飞虎队也成为历史,即将迎来自己103岁生日的老兵哈里·莫耶依然将在中国参与的战斗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时年21岁的莫耶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成为一名P-40战斗机飞行员,先后被派往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1944年初,由于莫耶所在的中队被划归至第14航空队,他被派往成都,保护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在针对日本本土初期作战时使用的机场。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军事占领的非凡决心,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太多苦难,也付出了太多牺牲。” 莫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这些飞行员、机组人员、地勤人员当时都是年轻人,我们和中国人民共同与敌人顽强作战,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家园……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决定我们一生的经历。”

“这段历史可以成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切入点”

距离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已过去80年,老兵们逐渐老去、离世,但飞虎队从未被人遗忘。1998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成立,旨在推动中美航空历史事件的研究和纪念。

作为基金会的主席,格林回忆称,他第一次中国之行是在1995年。当时,飞虎队的老兵受邀去中国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而他正在制作一部关于飞虎队的纪录片,因此有机会与老兵同行去中国。“当时我们就想,如何继承和发扬两国之间的这段历史,因此我们决定创建这个基金会。”

“很多美国人都对中国抱有巨大兴趣,但又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飞虎队就是一个切入点。”格林说,很多美国人看过《兄弟连》,也了解诺曼底登陆和珍珠港事件,但他们不清楚中国人民在二战中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展现出的勇敢。“我们希望告诉美国人,飞虎队曾经与中国人民一同作战。”

据介绍,自1998年以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已经支持500多名飞虎队老兵重返中国。此外,该基金会还收集到飞虎队老兵提供的10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已在美国3个博物馆展出。

媒体报道显示,在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成立前,已经有飞虎队老兵怀揣共同战斗的记忆以及对中国的深厚感情访问中国。据美国媒体报道,2021年去世的老兵爱德华·康姆亚蒂在1985年退休后,就曾与妻子不远万里前往中国,从昆明一路追寻当年飞虎队的战斗轨迹。1996年以后,康姆亚蒂经常组织航空爱好者以及有关人员到中国参观。

莫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的支持下,他近期将与98岁的老兵麦克马伦一道,再次开展中国之旅,帮助飞虎队的精神继续流传下去。据格林介绍,麦克马伦在飞虎队中担任轰炸机的空中炮手,他和战友们曾从昆明起飞,前往中国各地袭击日军目标,并在南海针对日军舰船执行轰炸任务。

“让飞虎队的精神继续流传”

受到父辈感召,很多飞虎队的后人也加入到推动历史传承与交流的队伍中。格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不少飞虎队老兵的儿女、孙辈都曾前往中国旅行。“他们都是听着父亲或者祖父在中国的故事长大的,对飞虎队、对中国都很亲近”,格林说。

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曾在1944年5月死里逃生。时年20岁的格伦驾驶战机执行攻击日军汉口基地任务时,被多架日军战机包围。格伦的战机被击中,坠落在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的下凤湖,他本人身负重伤,跳伞逃生,被当地村民发现并救治。此后,格伦被村民转送到新四军第五师师部医治,痊愈后返回部队。

格伦已于2010年去世,部分骨灰被安放在湖北,这段经历也被拍摄成纪录片《飞虎情缘》。格伦的儿子爱德华经常为学生放映它。退休后,爱德华致力于促进美中民间交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美中两国来说,拥有这样一段紧密联系的历史非常重要……我们有责任让后代了解历史,在此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

飞虎队飞行员与中国军民在战争期间的相互支持,也是格林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最有感触的。2002年,一场纪念美国援助中国对日抗战的活动在华盛顿举办,除飞虎队老兵外,多名当年曾援救境内美国飞行员的中国民众也参加了活动。“他们非常了不起。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日军发现你收留了一名美国飞行员,不仅会杀了你,甚至可能屠杀整个村子”,格林说,“每一个这样做的中国人都知道,他们冒着多大的风险”。

飞虎队飞行员执行任务期间,他们身上都带着写有“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血符”,这也是飞虎队队员与中国军民之间的“生死契约”,一旦发现有落难的美军飞行员,大家会不惜代价,全力救助。1942年,在中国军民的保护下,参与杜立特空袭的64名飞虎队队员成功获救。而日本军队展开疯狂报复,25万名中国军民因此罹难。

格林与老兵们希望80年前的友谊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他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已邀请3所美国学校和3所中国学校参与“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项目,通过在线课程和夏令营促进两国之间的学生交流,目前已覆盖两国约1.5万名学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