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镇战役: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奠基礼
来源: 中国档案报 2023-11-23 11:22:58 责编: 吕中石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首次战役,取得歼灭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的巨大胜利。毛泽东评价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红军陕北立足未稳 国民党军“围剿”加紧

1935年9月27日,长征途中的毛泽东率陕甘支队抵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随即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至此,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但要实现党中央把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基的任务,绝非易事。

当时,陕甘革命根据地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外部环境。随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国民党当局立刻调集重兵到陕甘苏区周围,包括张学良部东北军、杨虎城部第17路军,还有中央军的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等部,直接用于“围剿”的兵力达10余万人。蒋介石更是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指挥着各路国民党大军气势汹汹地向根据地推进。

10月底,按照蒋介石的指示,“西北剿总”重新调整“围剿”部署:集结东北军精锐部队,以5个师的兵力,分别由鄜县(今富县)、合水东西对进,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围歼中央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敌人还打通了洛川、鄜县、甘泉等地之间的联络,企图构成沿洛河的南北封锁线,以此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如果让敌人构成东西、南北封锁线,陕甘苏区将被整体分割,中央红军不仅不能在陕北立足,甚至极有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不得不再次踏上转战的征程。

巧用地形预设战场 排兵布阵以逸待劳

局势看起来十分危急,毛泽东却指挥若定。在11月3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军事行动时,毛泽东提出:作战方针,应在这个月解决第三次“围剿”问题,经过一个深冬让敌人慢慢做堡垒是不好的。这次会议还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一军团(由陕甘支队改成)和红十五军团。会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彭德怀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全军共5个师又4个团,1万多人。

为了抓住战机,毛泽东拟订了一个大的歼灭战计划,以彻底粉碎敌人“围剿”。通过分析敌情,毛泽东认为,国民党进攻的关键是构建纵横交错的两道封锁线,其中轴线就在葫芦河。他计划首先集中兵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将敌诱至既设战场,力争歼灭其一二个师,然后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破敌“围剿”,并向洛川、中部(今黄陵)、宜君、宜川、韩城以及关中、陇东一带发展进攻。这个计划中关键的既设战场最终被毛泽东定在位于葫芦河中游,陇东通往鄜县、宜川的必经之地——直罗镇。

11月1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作关于战略计划的报告时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红军,扩大苏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于南线。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要求红一方面军下辖的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第二天,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出东北军第109师次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进攻前,毛泽东、彭德怀又致电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指示团以上干部,调查直罗镇以北地区及以南地区的道路、地形、人家,以及葫芦河能否徒涉等情况。

按照毛泽东指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等率领部下从各自驻地前往直罗镇。他们登上直罗镇周边的多个山头,仔细察看道路、山岭、村庄、河流等情况,为战斗打响做着重要的前期准备。

直罗镇是个三面环山的寨子,人口不过百户,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构成一个口袋形状,正是打伏击战的好战场。红军指战员们认真考察完直罗镇的地形和道路后,越发觉得胜券在握,纷纷摩拳擦掌,积极请战。他们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毛泽东、彭德怀等结合地形地势,研究作战部署,最终确定了具体作战方案:红军兵分两路,在直罗镇附近埋伏,红一军团在直罗镇东北的上石咀、凤凰头、姜家川、魏家河地区集结,然后进入直罗镇北边山岭,准备由北向南打。红十五军团在直罗镇东南的张村驿、桃花砭地区集结,进入直罗镇南边山岭,由南向北打;另有红十五军团的1个连兵力提前在直罗镇西边小山上监视,与敌交火后,边打边退,引诱敌人进入红军伏击圈。红军部署完毕,以逸待劳,静等敌人钻进“口袋”。

出其不意围点打援 歼灭敌军一师一团

战场发展的形势果然如毛泽东等人所预料的一样。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第57军109师,在师长牛元峰的带领下,由6架飞机掩护,从黑水寺沿葫芦河直奔直罗镇而来。当晚,两路红军按照作战命令,趁着夜色急速隐蔽行军。进入直罗镇地区后,红一军团沿北面山岭,红十五军团沿南面山岭,于拂晓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预定位置,包围了直罗镇。这时,担任诱敌任务的红军同敌军的先头部队开始正面交锋,交火之后边打边退,故意示弱。牛元峰刚愎自用,以为自己的部队坚不可摧,红军根本挡不住他,便更加趾高气扬,一路孤军深入追到直罗镇。他甚至得意扬扬、迫不及待地给上级发去电报,声称已占领直罗镇,随后安排士兵杀鸡宰羊,准备大肆庆祝一番后美美睡上一觉。殊不知,这一切都在红军的计划之中。

毛泽东的指挥所就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山坡上。战斗打响前,他在下达作战命令时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21日拂晓,红一军团第2师、第4师主力和第13团自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向直罗镇之敌展开猛攻;第4师1个团插向安家川以东高地,断敌退路,1个团位于直罗镇西北高地,担任军团预备队。红十五军团第75师2个团及第78师1个团,自西南、南、东南方向分三路向直罗镇之敌发起进攻。

埋伏在南北两边山岭的红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像两只铁拳从两面高山上砸了下来,牛元峰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待明白过来为时已晚,激战至下午2时,敌第109师大部被歼。牛元峰见大势已去,只得狼狈地带领不到500人的残部逃到直罗镇后山一个土围子上负隅顽抗,等待救援。

消息传到东北军总部,张学良大为震惊,急令第106师、第111师火速救援。殊不知,毛泽东早已将目光由直罗镇转向了增援之敌。

23日,为迅速抓住战机,乘胜扩大战果,毛泽东决定主动出击,致电彭德怀、周恩来,提出红十五军团应以一部包围直罗镇,保证消灭此敌,而以主力于24日1时出发,秘密离开现地,移至下瓦房、孟家油房、水磨上、孟坪寺、月亮山、二十里排、马渠寺沟地区,配合第1团、第13团夺取黑水寺、太白镇两点中间之三四十里地区,准备打击西面增援之敌。

根据上述情况,毛泽东、彭德怀即决定红十五军团以一部兵力对敌予以包围,待敌逃跑时于运动中歼灭之;主力部队立即集结,准备打敌增援部队。令人没想到的是,正当红军调整部署时,敌第106师、第111师却突然向太白镇逃跑了。于是,红军立即兵分三路开始追击。24日,红军在张家湾至羊角台途中,歼灭敌第106师617团,其余残敌仓皇逃入太白镇固守。

另一边,被困在直罗镇的敌第109师残部眼看救援无望,妄图趁着夜色逃出包围圈。红军战士谨记着毛泽东“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的命令,紧追不舍,追出20多里歼灭了全部敌人,牛元峰也被击毙,敌第109师全军覆没。至此,直罗镇战役遂告胜利结束。

直罗战役首战告捷 奠基西北站稳脚跟

《直罗镇战役要图(1935年11月)》 中央档案馆藏

直罗镇战役,从1935年11月21日正式开始到24日胜利结束,歼灭敌人1个师又1个团,共计俘虏敌军5367人,击毙击伤1000多人,阻击溃退3个半师的兵力,缴获枪支3500多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刺刀1359把、子弹22万发、无线电台2部、战马300匹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正如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的《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总结的那样,“这次胜利,最后地解决了第三次‘围剿’,敌人非重新调兵重新部署,不能向我们进攻了。这就给了我们以准备打破新‘围剿’的条件:时间与地区。时间与地区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利用已经取得的每一点钟时间与每一方里地区来进行我们处在两次‘围剿’之间的一切基本工作”。

同时,毛泽东还指出:“使我们能够利用时间去猛烈扩大红军。这是目前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在胜利影响之下,当红军的也更多了,指导扩大红军的同志们也更起劲了。”直罗镇一战,沉重打击了气焰嚣张的国民党军队,提升了红军的信心。也让参加围剿红军的东北军,彻底认清了蒋介石消除异己的险恶用心,加速了国民党的营垒分化。红军对被俘的东北军官兵进行优待,后将他们释放,并诚请他们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为日后红军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积极影响。

直罗镇战役,为中共中央在西北的革命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使中共中央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来考虑和处理许多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为接下来完成巩固壮大西北革命根据地,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张 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