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空中禁区”——人民空军支援进军西藏任务经历
来源: 中国国防报 2024-02-14 23:45:34 责编: 吕中石

参加空投任务的人员在军旗前合影。

为粉碎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完成对祖国大陆的统一,1950年1月初,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1950年3月中旬至4月初,进藏陆军部队胜利地进行了西昌战役,打通了进军西藏的通道。3月24日攻占康定以后,由于当时公路只通车到雅安,物资运往康定十分困难,进藏部队筹措粮食无着。西南军区于3月29日致电中央军委,请求空投支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指示空军迅即派出飞机空投粮食。

不惧失败勇闯禁区

接受空投任务时,空军尚未组建运输航空兵部队,能执行空投任务的只有华北军区航空处所属的一个空运队。该空运队仅有12架C-46和C-47运输机,且大都非常陈旧。

空军接到指示后,立即指定华北军区航空处挑选较好的飞机3架(2架C-46、1架C-47)和相应的机组从北京起飞,于1950年4月2日转至四川新津机场。这3架飞机连同西南军区航空处接收的4架C-46飞机,以及后来从北京增调的3架C-46飞机组成空运队,归西南军区航空处领导,执行空投任务。

康藏高原海拔平均约在4000米以上,这里恶劣多变的气候和高耸险峻的地形极不利于飞行,航空界长期将其视为“空中禁区”,要开辟航线执行空投任务,在飞机性能差、飞行经验少的当时困难重重。空运队从实际出发,决定采取逐段试航、逐步延伸航线、分段前进的办法完成空投任务。经过扎实细致的准备,确定首先由空运队队长谢派芬机组执行从新津向康定试航的任务。

4月3日,谢派芬机组驾驶C-47飞机进行首次试航。飞机起飞以后,却发现漫天浓云,上升到4200米时才穿出第1层云,再往上还是厚厚的云层。他们驾驶飞机继续爬高,用了15分钟只升高210米左右,把发动机油门加到最大,还是上不去,只得被迫返航。接着进行第2次、第3次试航,都因气象条件恶劣,C-47飞机高度又上不去,连遭失败。第4次试航,改用C-46飞机,并装上氧气设备,高度上去了,而且成功飞到康定上空,可惜因为有云遮住地面目标,未能进行空投,目的仍未达到。4月15日进行第5次试航,当日康定天气转晴,试航获得成功。

这次试航的成功,不仅解决了陆军部队的急需,还增强了空运队完成任务的信心。

陆军第18军先遣支队得到给养补充后继续西进,4月28日抵达康北重镇甘孜。5月初因发生粮荒,空投任务随之西进至甘孜。5月3日,由副分队长王洪智、飞行员李嘉谊驾驶C-46飞机向甘孜试航。由于越向西飞行条件越恶劣,第1次试航失败了。又经过两次试航失败以后,5月7日进行第4次试航,终于飞越大雪山,顺利到达甘孜。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空运队的空勤人员以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先后经过9次试航,完成了向康定、甘孜陆军部队空投粮食的任务。

多措并举开辟航线

1950年10月,进藏部队胜利结束昌都战役后,在昌都、江达、巴塘等地集结并进行休整,准备向拉萨进军。部队继续西进,不仅空投地区扩大,空投物资数量也增多。为适应进藏部队需要,空军采取了多项措施。

扩编空运部队,加紧训练空投力量。1950年11月,空军以空运队为基础组成高空运输团。1951年4月,扩编为空军第13师。除继续使用C-46飞机空投外,空军积极组织飞行人员在苏制伊尔-12运输机上进行换装训练。

继续开辟新航线,扩大空投范围。1950年10月9日、23日和12月4日,空运队分别开辟了新津至邓柯、江达、巴塘的航线。1951年2月8日和5月1日,新津至丹巴、卡贡的航线也相继试飞成功。5月24日,由大队长徐骏英、中队长刘耀宗机组驾驶C-46飞机,开辟了新津至昌都的航线,使进军部队的空中供应线延伸了280公里。12月12日,由飞行员金逸群、黄熙、杨兴满等8人组成的机组,驾驶C-46飞机向边坝试航空投成功,开辟了新津—昌都—恩达—硕督—边坝航线。从此,空投范围成倍增大,陆军部队急需的粮食和作战物资得到了一定保证。

修建甘孜机场作为空投的前进基地,并在起降机场和空投区建立健全保障设施。到1951年下半年,空军共建立通信、导航、气象台站54个,改善了空投区的航行条件。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实现西藏和平解放。为保障协议贯彻执行,7至8月间陆军第18军的部队分别从昌都、甘孜等地向拉萨进军。空军第13师调集20余架运输机,以四川广汉机场为基地,向昌都、卡贡等地进行为期2个月的突击空投。进藏部队战胜了重重困难,同时也从地面和空中得到补给,进军速度较快,先遣支队于1951年8月29日进驻拉萨,10月26日第18军主力部队抵达拉萨。

攻克万难深入高原

1951年10月,进藏部队先后进驻太昭、拉萨、日喀则等地,要求空军向西延伸航线。空军第13师随即开始组织向太昭试航。

根据研究,完成向太昭的试航任务困难很大。如果在甘孜机场起降,C-46飞机由于性能限制首先被排除,而使用伊尔-12运输机,又因载重不够无法完成任务。若从新津机场起飞,伊尔-12运输机不装载任何空投物资都超重,使用C-46飞机则可能完成这一任务,但这种飞机机体老旧,加之航行区域气象多变,无备用降场可用,因此成功几率不大。尽管如此,西南军区空军还是决心一试。

为保证飞机有足够的油料同时尽量减少重量,地勤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在C-46飞机的机舱内加装了轻便油箱,以增加载油量。1952年6月7日,第13师37团大队长李向民、团领航主任阎履敏等8人组成试飞小组,驾驶C-46飞机,装载物资260公斤,从新津机场起飞,飞行高度6500米,总航时9时38分,往返航程2247公里,胜利完成了至太昭的试航空投任务。

虽然成功试航太昭,但在试航过程中,C-46飞机多次发生发动机震动、仪表失灵、滑油系统漏油等问题,航线附近缺少导航设施,又无备降机场,安全得不到保障。为继续有效地保障进藏部队的供应,空军向中央军委建议,设法购买性能较好的飞机,并在拉萨修建机场和改善飞行保障设施,但因当时条件受限,一时难以做到。1952年11月,康藏公路通车到昌都,进藏部队的后勤供应开始好转,空军支援进藏部队空投物资的任务遂告结束。

1950年4月至1952年11月,空军支援进军西藏,在康藏高原共开辟航线25条,出动飞机1282架次,向康定、甘孜、巴塘、丹巴、卡贡、昌都、边坝、太昭等地陆军部队空投各种物资232.6万公斤。(熊华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