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目的是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党领导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向死而生、浴火重生,最终胜利会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里,选取红军长征中2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时间从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为止。其中有些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
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央红军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战役中最艰苦、最激烈的一仗,红军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把红军消灭于湘江东岸的企图,大量杀伤了敌人。但红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连同前三次突破封锁线,中央红军已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纪念碑园
突破乌江
1935年1月2日至3日,中央红军在贵州省余庆、瓮安、开阳强渡乌江。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全线突破国民党黔军东自回龙场、西至茶山关200余里的乌江防线,共击溃黔军6个团,歼俘敌人500余名,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进入黔北地区。乌江战役成为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较大胜利,大大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壮大了红军的军威。
乌江天险
四渡赤水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是1935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此战,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口固定浮桥的老鹰石
遵义战役
1935年2月24日至28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在贵州省遵义地区,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其意义在于扭转了红军一年半以来的颓势,佐证了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开创了继续北上长征打歼灭战的范例。
遵义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强渡嘉陵江,展开对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的进攻。这次战役,历时24天,歼敌十余个团,约1万余人,攻克9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打破了敌人“川陕会剿”计划,为继续向甘南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