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点打援”经典战例:长生口伏击战
来源: 中国国防报 2025-05-22 11:08:34 责编: 吕中石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吕家村的长生口伏击战指挥部旧址。资料照片

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9师奉命向正太路东段井陉地区进击,以切断日军后方交通,配合正面战场作战。2月22日,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指挥下,采取“佯攻诱敌、攻点打援”的战术手段,在井陉长生口巧妙设伏,对日军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打击,取得长生口伏击战的胜利。

详细侦察,摸清情况。井陉自古便是天险,是“太行八陉”之一,民间有“过了井陉口,军队放心走”的说法。这里是石家庄通往太原的必经之路,天然的地理条件和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前,八路军第129师组织侦察力量对井陉地区的日军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和活动规律以及周边地形进行了详细侦察。通过侦察得知,井陉城作为日军的重要补给基地和指挥中心,有重兵把守。旧关位于井陉西南,是日军设在井(陉)平(定)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200余人,并筑有坚固工事。井陉至旧关的公路频繁有日军运输物资与兵力的车辆通过。长生口是井陉至旧关之间的一个交通要塞,是井陉通往旧关的必经之路。早在1937年10月,第129师第386旅就在这里打了一场伏击战,歼灭日军50余人。侦察人员还摸清了日军运输车队的通行时间、路线及日军据点之间的支援响应机制等情况,为复战长生口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支撑。

因敌设案,精心部署。关于作战方案,刘伯承在战前一次全师干部会议上说:“我们是战术的创造者,我们要打击敌人的弱点,不错;可是倘若敌人并没有弱点,即应怎么办呢?答案就是给敌人制造弱点。”当时,井陉和旧关日军倚仗坚固工事,死守据点。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弱点。怎么给敌人制造弱点呢?刘伯承是这样部署的:派兵佯攻旧关,对敌人实施包围,但并不切断敌人的电话线,让他们向井陉的敌人求援,迫使井陉的敌人不得不走出据点,向旧关增援。一旦敌人出了据点,在行进中便造成了弱点。这样一来,连消灭敌人的地点都由刘师长指定好了,就在第386旅初战告捷的地方——长生口。论地形,长生口一带树木稀疏,不便于隐蔽,并非理想的设伏地点。这次将伏击地点选择在长生口,正是抓住了敌人认定我不会在同一地点连续设伏的心理。而且,长生口位于井陉与旧关的中间位置,便于我军分头行动,若敌人人数过多,我军也便于撤退。为弥补不便隐蔽的不足,我军决定在拂晓打响战斗。

随后,第129师作出如下兵力部署:陈锡联指挥第385旅第769团负责佯攻旧关,攻其所必救,迫使井陉日军出兵救援。陈赓率领第386旅主力集结于红土岭、白羊沟一带,以第772团2营作为伏击主力,隐蔽在长生口东北高地,利用地形优势,对日军援兵进行突然袭击;派出1个连赶赴井陉县城南关附近的山地设伏,侦察监视井陉日军动向;第772团主力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伏击部队或应对突发情况。第771团派出1个连至核桃园与旧关之间,待袭击旧关部队开始攻击时,即同时破坏电线及道路,截击西面来援之敌;派出工兵将井陉以东铁路桥炸毁,阻止由石家庄来援之敌。同时,还安排小股部队在周边地区开展游击活动,迷惑日军,分散其注意力,确保伏击作战的顺利进行。

佯攻旧关,诱敌出援。1938年2月22日1时许,陈赓率领突击部队从距伏击地点几十里外的支沙口出发,向设伏地域隐蔽开进。尽管山路崎岖,冷风刺骨,但指战员都“衔枚疾走,勇气百倍”,到达红土岭时,东方尚未发白。拂晓前,各部完成作战部署。

4时许,第769团在确认各支援部队就位、伏击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按照作战计划对旧关日军据点发起佯攻。为给敌人造成错觉,袭击旧关的行动猛烈而迅速,战士们凭借着高昂的斗志和果敢的行动,向旧关日军据点发起一轮又一轮攻击,炮弹、机枪和步枪弹如暴雨般向日军据点倾泻。一时间,枪声、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据点守军从睡梦中被枪炮声惊醒,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顿时陷入慌乱。在遭受猛烈攻击后,判断八路军意图夺取旧关,于是一边依托坚固碉堡顽抗,一边向井陉日军发出紧急求援信号。

由于第769团在袭击过程中,有意不切断旧关与井陉之间日军的有线通信联络,井陉日军闻讯后,担心旧关失守会影响整个防线,迅速组织200余名日军,在驻井陉南关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率领下,乘坐8辆汽车,沿着井陉至旧关公路疾驰而来,企图解旧关之围。在选择支援旧关的行军路线时,荒井丰吉也曾考虑到日军在长生口吃过八路军的亏,但他坚持认为八路军绝对不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再加上想要快速支援旧关,长生口几乎成了必经之路。于是,日军按照刘伯承战前的作战设想一步步踏入八路军的伏击圈。

隐蔽设伏,痛打援敌。在第769团佯攻旧关的同时,第772团2营早已在长生口南山设下埋伏。战士们在寒冷的夜色中潜伏,忍受着恶劣的环境,静静地等待日军援兵的到来。4时许,听见旧关方向传来激烈枪声,得知第769团已向旧关日军发起攻击,战士们顿时有些焦急。

6时左右,日军援兵车队进入伏击圈。随着一声令下,埋伏多时的2营战士们居高临下,抓住日军毫无戒备的有利时机,先敌占领有利位置展开火力,以迅速、坚决、突然的动作对敌发起猛烈攻击。各种火器一齐开火,子弹、手榴弹如雨点般砸向日军车队,首先击毁第1辆日军汽车,致使后面的汽车无法开动。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瞬间乱作一团,惊恐万分。汽车在公路上连环相撞,有的车辆被击中起火,日军士兵纷纷跳下车,狼狈逃窜。

日军在短暂的混乱后,凭借汽车掩护和有利地形进行抵抗,并以小股兵力向八路军阵地发起反击。八路军战士们依托有利地形,奋勇还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军充分发挥近战优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许多战士在刺刀折断后,就用枪托砸、用拳头打,甚至抱住敌人一起滚下山坡。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日军除少数趁乱逃脱外,大部被我军歼灭。日军仓皇溃逃后,又被我军一直追击至井陉城西。此次战斗成功歼灭日军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炸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步枪50余支及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长生口伏击战打破了常规伏击战等待敌军主动进入伏击圈的模式,通过主动创造战机,将敌人从有利地形中引诱出来,实现以逸待劳、各个击破。这一战是八路军机动灵活战术运用的生动体现,是一次教科书般的“攻点打援”经典战例。(刘云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