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巡航导弹何处去
来源: 新民晚报 2023-02-14 15:26:05 责编: 费英凡

巡航导弹的经典制导模式

巡航导弹常用的微型涡扇发动机

随着技术发展,现代空袭正由信息主导逐步向智能主导转变,由“有人化”空袭向“无人化”空袭转变。作为重要空袭武器的巡航导弹,也在经历新的“技术洗礼”。

导弹武器源于二战时的德国,德国陆军喜好沿抛物线弹道飞行的V-2液体燃料导弹,德国空军则用脉冲发动机发展廉价的“无人轰炸机”,成果就是V-1巡航导弹。由于V-1速度仅比螺旋桨战机快一点,在盟军加强战机与高炮力量后,V-1导弹的被拦截率明显上升。相比之下,V-2弹道导弹尽管威力有限,但“唯快不破”,只要发射,就无法抵挡。二战后,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继续在两个轨道上发展,前者延续“无法拦截”的速度优势,压得后者抬不起头来。然而,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美国“战斧”巡航导弹虽然仅有亚音速,但能贴地飞行,钻入对手雷达探测盲区,使对手预警时间反而更短,一下子让巡航导弹“声名鹊起”。

直到今天,巡航导弹突防的秘诀就是“贴地飞行”,即在3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由于地形地物会反射大量白噪音盖住导弹所形成的光点,容易被地面雷达忽视。然而,无人驾驶的导弹遇上凸起的地形地物就会撞毁,如何规避地形成最大挑战。纵观各国先进巡航导弹,其技术要害无非两个。其一是地形匹配技术(TERCOM),通过将飞行路线沿途的地形图切成比例方格,经计算平均高度后输入计算机,飞行时利用无线电高度计测量实际高度,将方格的高度变化与存储值比对,就能算出导弹实际方位,再根据存储的地形高度图,计算机也能预测前方高度变化,控制导弹沿着地面飞行,到达目标区再利用数字影像比对(DSMAC),误差可缩小到10米以下,足以直接命中大型工事。得益于芯片运算与存储能力突飞猛进,TERCOM用途的计算机可以做得很小,足以装进导弹体内。

其二是发动机,由于低空阻力大,巡航导弹如果用飞机的涡喷发动机会相当耗油,限制了任务载荷与机动的灵活性,目前只有极少国家能制造微型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将压缩机的部分气流直接导到后方排放,由于推力较燃烧气流来得“温柔”,提高了能量效率与省油性。然而,其挑战也来自发动机核心段的缩小,温度却提高(小一号的涡轮却要带动正常大小的压缩机)。如今,哪怕美国也只有两家小公司能生产直径小到533毫米的微型涡扇发动机。

展望未来,由于微电子、信息处理、影像识别等技术快速进步,巡航导弹体型可能缩小到近乎茶水杯的级别,但同时因精度大大提高,能以“蜂群”战术压垮敌人的防御。况且,袖珍的巡航导弹普及后,空袭平台能分散部署、广泛渗透,而巡航导弹作战效能可以集中释放、全域打击,做到“形散能聚”,从而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作战价值。可以预见,随着新技术一体化、集成化发展,巡航导弹将呈爆发式增长,空袭将会突破传统作战的限制,呈现出小型化设计、分布化部署、模块化使用、快捷化反应、灵活化调整的新的空袭方式,低端化的空袭平台经过有效融合也能够产生震慑性作战效果。

更因为人工智能将辅助战场决策,未来空袭作战的决策周期将不断缩短,近期发生在东欧、中东多地的冲突实例表明,空袭杀伤链的任务循环可压缩到1分钟内。显然,随着巡航导弹飞得更快,从决策到打击完成时间也在缩短,空袭决策反应快、打击速度快、完成任务快的特征更加凸显。

战争实践也表明,随着定位导航、信息传输等技术不断发展,巡航导弹精度越来越高、打得越来越准越狠,打击概率偏差未来可能缩减到1米,这也意味着明天的战争里空袭打击强度、烈度也逐步增大,瞬间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反空袭作战压力将会倍增。

梁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