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机:不断进化的空中“鹰眼”
来源: 解放军报 2023-05-05 09:53:43 责编: 吕中石

俄罗斯的图-214R侦察机

RAPCON-X小型喷气式侦察机

RQ-21小型战术无人机

米格-25“狐蝠”侦察机

瑞安-147无人侦察机

近期,关于侦察机的新闻不时跃入人们视线。

3月14日,美军一架兼作侦察机使用的MQ-9“死神”无人机在与俄罗斯两架苏-27战斗机遭遇后,于黑海上空坠毁。黑海地区一直是以美军为首的北约侦察力量重点窥探的区域之一。

4月2日,伊朗海军将一架美国EP-3E侦察机驱离伊朗领空。这已不是美国的侦察机第一次遭到伊朗驱离或捕获。

前不久,随着美军秘密文件泄露,很多信息出现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其中,去年一架英国侦察机在黑海执行任务时险遭击落的信息格外引人注目。

侦察机之所以频频成为军事新闻的热点,与它所执行任务的性质特点密不可分。战时,“兵马未动,侦察先行”,侦察机是“先锋中的先锋”。平时,侦察机遂行的也是与作战密切相关的情报搜集任务,如同“晴雨表”,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暗流的涌动、冲突的加剧,甚至是战争的前兆。

也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很关注侦察机的研制、列装与使用动向,虽然以侦察卫星为代表的新型侦察手段不断增多,不少国家依旧在持续加大研制侦察机的力度。

那么,侦察机靠什么长期受青睐?当前的发展有何特点?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请看本期“兵器广角”。

战场生存力和情报获取力,是侦察机赖以立身的根本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知彼则离不开侦察。空中侦察,是一种高效的侦察手段。

最初的军用飞机,首先是被用来执行侦察任务。起初被用于目视战地侦察和炮兵校正,后来才发展为实施战术和战略侦察的主要手段。

回顾侦察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机载侦察设备的性能和战机的战场生存力一样重要,前者决定着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后者是完成侦察任务的前提。可以说,战场生存力和情报获取力,是侦察机赖以立身的根本。

一战时期,侦察机所受威胁较少,因此可以在低空飞行,侦察也以目视和拍照为主。英法之所以下定决心发动马恩河战役,并最终把德军挡在巴黎郊外,正是因为法军侦察飞机有重大发现——德军的侧翼暴露且缺少掩护。但这时的侦察机遂行任务,受气象和夜暗条件制约较大。

二战前夕,随着截击机航速加快、高射炮性能提升,侦察机面临的威胁变大,开始向高空、高速方向发展。一些侦察机是由先进战斗机改装而成,如P-38侦察机改装自P-38重型战斗机,后者定位是高空高速截击机,拥有13千米的升限。英国空军的“蚊”式侦察机航速达650千米/小时,二战期间曾借此多次摆脱德军战机拦截。广泛配备航摄仪、装备雷达和电子侦察设备等,使这一时期的侦察机性能显著提升。二战后期,盟军的作战情报几乎全部来自空中侦察。

正所谓树大招风,侦察机的显著成效招来了有力反制——高炮的射程变得更远,截击机的升限也变得更大。这又倒逼着侦察机朝更高目标迈进。

冷战时期,一些侦察机的航速已超过声速,机载设备更加先进。比较有代表性的机型有U-2侦察机、SR-71“黑鸟”侦察机、米格-25“狐蝠”侦察机、RC-135侦察机、瑞安-147无人侦察机等。其中,U-2侦察机实用升限达20千米。依仗该能力,很长一段时间,U-2侦察机恣意横行于他国上空。直至防空导弹系统现身,才终止这种局面。

当前,侦察卫星承担起部分战略侦察任务,新科技加持下的侦察飞艇也“分得一杯羹”,这让不少人觉得,侦察机的“受宠”程度似乎有所降低。

事实上,卫星侦察受限较多,轨道、运行周期、分辨率等都对其侦察效果有影响。飞艇侦察也有其短板,比如航速较慢、目标明显等。在高效实施侦察方面,它们都难以替代侦察机。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侦察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仍不会被撼动。

有人侦察机与无人侦察机齐飞,空中“鹰眼”更加锐利

2000年10月中旬,俄罗斯包括两架苏-24MR侦察机在内的4架战机,成功抵近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上空。苏-24MR侦察机两次飞越该航母,并对甲板上的情况进行了拍摄。

此前一个月,美国刚将已经历过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战火的RQ-1“捕食者”无人侦察机部署到阿富汗,执行侦察任务。

显然,有人侦察机与无人侦察机齐飞图景的出现,比这个时间节点还要早一些,并以不断发展、演进的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天。

有人侦察机继续现身空中,有很多原因,比如研制经验较多、应急处置能力强等;无人侦察机大量出现,则是因为任务环境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地对空导弹快速发展,人们不得不考虑降低风险、压低成本等。

当前,无人侦察机在快速发展,甚至呈现出逐步取代有人侦察机的势头。其中,美国RQ-4“全球鹰”无人机、英国“不死鸟”无人侦察机、法国“红隼”无人侦察机、以色列“赫尔姆斯”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等有一定代表性,普遍具有“总体成本较低、侦察效能较高”的特征。

机载侦察设备是侦察机的核心战力所在,其性能的每次提升,都能使侦察机这一“空中鹰眼”变得更加锐利。因此,各国一直在不断提升机载侦察设备的性能,以便侦察机能在更远、更安全的空域高标准达成任务。总的来说,其当前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侦察设备更多功能更强。随着科技的发展,侦察设备的体积变得更小、重量变得更轻,这使现代侦察机可以对更多种类的侦察设备兼容并收。有的侦察机还配备情报处理设备,呈现出多元一体集成的特点。俄罗斯的图-214R侦察机,配有MRC-411多用途情报侦察载荷,可对目标地域实施多通道侦察,并对不同来源的情报进行比对。美国RQ-4“全球鹰”无人机装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及光电红外模块,不仅侦察范围广,还具备分析波谱、快速察知变化的能力。

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无人侦察机的大量应用,基于其拥有较高自动化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深入敌方空域的侦察任务,已渐渐由无人侦察机来承担,有人侦察机主要执行对手防空火力圈外的电子侦察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有人侦察机也在受惠于自动化进程。不少有人侦察机有自动侦察模式,即由机载侦察任务管理系统根据预置的参数,自动控制各种侦察设备进行工作,以减轻飞行员操作压力;与之相应,情报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也在提升,识别目标图像并生成快报的时间大大缩短。

研制更突出有所侧重。侦察对象及任务环境不同,对侦察机的要求也不同,为此推动了不同“专业型”侦察机诞生。美国“英西图”公司正在研制RQ-21小型战术无人机的变体,试图赋予它在极地高寒环境中执行任务的能力。内华达山脉公司正以一款公务机为基础,研发RAPCON-X小型喷气式侦察机,以满足这方面的市场需求。俄罗斯推出的“猎犬”无人侦察机体形较小,主要通过感知电磁辐射,来侦察敌防空雷达与防空导弹系统的位置及技战术性能。

寻求“代差”优势,是侦察机今后图存与发展的方向

20世纪60年代,我军防空部队先后5次击落入侵的U-2侦察机,一度让美军该型侦察机很长时间内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在此之前,U-2侦察机凭借20千米的实用升限,经常侵入我国领空。之所以有恃无恐,正是因为美军觉得我军的防空武器与其侦察机在性能方面有“代差”,只能望“机”兴叹。

事实也的确如此,直到我国引进了S-75地空导弹,才渐渐“扎牢了空中篱笆”。

时移世易。如今,寻求“代差”式优势,已成为各国研制侦察机的方向与共识,也成为侦察机今后图存与发展的新方向。

当然,要具备“代差”式优势,侦察机需要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从当前来看,其发展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高空高速化。今后,体系对抗日趋激烈,侦察机要完成任务,首先要确保“活下来”。特别是有人侦察机,在这方面的压力更大。这就决定了侦察机必须拥有更快航速、更大升限。当前,一些国家已着手研制此类侦察机。如美国一家公司在2018年试飞的SR-72原型机,其定位是活动在临近空间,可达到6马赫的高超声速。这一定位,显然意在凭借高度、速度上的优势,将实施拦截的战机与导弹甩在身后,从而得以生存。

强调隐身性。前不久有外媒称,美空军希望在2026年前退役全部的U-2侦察机和部分老旧型号的RQ-4“全球鹰”无人机。这不是美空军第一次对此表态,更像是“旧事重提”。之所以如此,外媒认为,原因是美空军觉得这两种侦察机已无法适应今后的高对抗作战环境,尤其是缺乏隐身能力。当前,一些国家新研制的无人机,不少都突出隐身性能,强调增强反雷达探测能力。今后,侦察机尤其是战略侦察机,必将更加注重“全向宽频”隐身能力,以有效降低被发现、被毁伤的概率,确保执行侦察任务时能全身而退。

功能综合化。未来战场复杂多变,客观上要求侦察机“一专多能”,尽量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搭载更多不同类别的感知手段,确保侦察及时、可靠、高效,是侦察机的发展方向。同时,进一步多能化,即同时具备侦察监视、情报分析、电子对抗、火力打击、通信中继等多种功能,也是侦察机的发展方向之一。如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按照设计,可遂行远程侦察监视任务,实施隐身精确打击,还可兼作苏-57战机的无人僚机,实施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此外,模块化、集群化、多元化也是侦察机今后的发展方向。比如,当前各国研制侦察机,不少会采用系统工程和开放式架构设计,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今后更方便地搭载新型传感器,遂行更多任务。

供图:阳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