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装甲”这样炼就
来源: 解放军报 2023-05-12 10:20:24 责编: 吕中石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

以色列“铁视”系统采用头盔显示器来完成人机交互

在去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美国一家公司首次对外展示了“艾布拉姆斯X”新一代主战坦克(演示样车)。按照设计方案,该坦克除了能与其他作战平台互联互通外,还配有360度态势感知系统,能通过布置在坦克不同位置的摄像头,配合车组乘员佩戴的AR头盔,为其提供“透视装甲”能力。

提出为坦克配备“透视装甲”,美国这家公司是“后来者”。在此之前,已有以色列、英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把“透视装甲”搬上了坦克或装甲车,在试验或使用中显现出“透视装甲”的作用。

观察通道较少、视野较窄,是影响坦克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厚重的装甲为坦克手提供了生命护盾,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视场,使坦克手长期以来只能借助仅有的几个通道,如观察孔、潜望镜等设备来发现目标。

但现在,“透视装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从本质上看,“透视装甲”是一套系统。通过该系统,坦克手坐在密闭的战车内也能对车外情况一目了然。

那么,这种“透视”装甲的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它会给装甲战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有何长处与短板?请看——

看穿对手前先要“看透”装甲

坦克作为“陆战之王”,长期以来靠一身厚实的“盔甲”纵横沙场,威名大震。

但近年来,在一些军事热点地区,坦克的处境略显尴尬。来自对手无人机、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地雷以及坦克炮的火力,经常让坦克“丢盔弃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种反坦克武器的效能在增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面对这些袭击,坦克缺少足够的实时发现能力。

要对这些袭击加以反制,并充分发挥出坦克“陆战之王”的威力,必须先解决其在感知战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问题长期存在,那就是坦克赖以立身的装甲,从感知战场环境方面看就是难以绕过的障碍。为获得更好的视野,即使在战场上,也有坦克驾驶员选择开窗行驶,一些车长甚至会将身体探出车外观察敌情,并因此造成不小伤亡。

这种选择折射出一种无奈,那就是极端渴望更强感知能力的坦克乘员,始终对装甲带来的视场障碍无计可施。

步兵战车的出现,使坦克有了“带刀侍卫”,也为坦克感知战场环境提供了新选择。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使步兵战车可以搭载更多的传感设备,与坦克实现信息共享。以新加坡“猎人”步兵战车为例,该战车拥有大量数字化设备,除能高效感知战场环境外,还可与坦克等其他作战平台共享信息,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发起打击。

但是,这种“外力”式地施以援手,也有不少弊端。最主要的一点是,坦克自身的感知能力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尤其是面对更强调实时、灵活的高烈度战斗,坦克自身感知能力的高低有时关乎战斗胜败。

看穿对手的行动意图,先要“看透”装甲,这几乎成为解锁坦克更多能力过程中避不开的一个课题。

“透视”能力从“天”而降

为攻克这个难题,各国的武器专家绞尽脑汁,最后想到了另辟蹊径从“天”上搬“救兵”——采用“舱体透视”技术。

“舱体透视”这一概念源于飞行员座舱的演变。

一战后期,为更好地保护飞行员,飞机的敞篷式驾驶舱被加装了座舱罩。这种改变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飞行员仅能通过小玻璃窗观察外部环境,视野受限。

二战时期,空中格斗成为战机的主要作战方式。为让飞行员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泡型舱罩”应运而生。

之后,“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又被引入,战机飞行员由此重新获得宽广视野。

利用布置在战斗机周身的多个光电传感器,该系统能对多个方向的情况实时感知,并在处理后将其投射到头盔面罩上,使飞行员可像置身于VR世界那样,随时察看战机周围空情变化,及时加以应对。

借助传感器可实现“隔物视人”,这一特点使研发人员联想到将其用于坦克,以破解坦克乘员在车内视野受限的难题。此后,又将其应用到更多装甲车辆上,“透视装甲”由此得名。

“移植”过来后,飞行员的先进头盔系统经改造戴在了坦克乘员的头上,传感器的“宿主”则变成了包括坦克在内的装甲车辆。结合全息成像与计算机控制技术,装甲车辆的乘员就可实现“身体不出车,悉知周围事”。

多种技术提供支撑

和“舱体透视”一样,“透视装甲”并不是把装甲变得像玻璃一样透明,而是借助有线、无线传输手段“绕过”装甲遮挡,把图像送到装甲车辆乘员的眼前。

这种“本领”的背后,是多种技术的强力支撑。其核心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在这些技术支撑下,由红外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获取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会进行图像重建,并将其投影到人机交互系统如智能头盔上,装甲车辆乘员由此可获得全方位的战场环境信息。

当前,“透视装甲”所用的人机交互设备大体有两种:头盔显示器和车载显示器。

坦克乘员所用的头盔显示器,作用类似于战机飞行员头盔,只不过功能上侧重于对地面目标进行感知。在此基础上,一些头盔集成了快速处理信息功能,可辅助坦克乘员决策。以色列“铁视”系统便采用了此类头盔显示器。该系统在“透视装甲”基础上,还能够追踪和识别坦克乘员可能关注的其他目标,并具备从观察、锁定到发射弹药等一系列操作的连贯辅助能力。英国BAE系统公司的“战场视图360”系统,则选择了单片透明眼镜显示器设计,仅需遮挡坦克乘员一只眼睛便能达成目的。

车载显示器,相当于用显示屏幕取代了车窗的功能。在增强现实技术的帮助下,装甲车辆乘员可通过显示屏了解周围情况。显示屏幕既能显示车外的实时目视图像,还能显示周围环境的热成像图。据称,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前几年已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试验,还曾完成在沙漠环境下的闭窗驾驶试验。

此外,“透视装甲”还涉及其他几种关键技术,如数字绘图、开放式架构设计、模块化融合技术等。如此,就可以将所需的独立传感器数量降到最低,更方便地将新型传感器整合到其中,获取更加清晰适用的实时信息,为实施下一步行动提供数据支撑。

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有隐忧

有的“透视装甲”已经投入使用,比如以色列的“铁视”系统已经应用于“梅卡瓦”坦克,并能与其先进的火控系统配合使用;有的“透视装甲”则还在研制中。

对“透视装甲”研发的热衷,源于其能有效提升装甲车辆乘员的态势感知能力,进而提升战斗力和战场生存力。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透视装甲”也使得装甲车辆进一步智能化。简单来说,在“透视装甲”支持下,人工智能能够更有效地完成识别敌方目标、显示目标状态、规划调整路线、实施跟踪锁定、快速发起打击等任务,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透视装甲”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首先,“透视装甲”毕竟是“后来者”,对经过长期发展、结构已相对“稳定”的装甲车辆尤其是坦克来说,如何在深度融入其中的同时为使用者减负,就是一个较大课题。

其次,面对高性能摄像机等各类设备获取的大量信息,要对其进行实时处理,仍需要对“透视装甲”的“大脑”进行升级。

再次,“透视装甲”的运行基础,是分布于战车上的各种传感器。传感器一般由高灵敏度的电子元件组成,在对抗外部冲击方面处于劣势。高强度的作战,很容易造成传感器的损毁。

最后,“透视装甲”在个性化方面的要求也不少。比如,如何让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更接近于人眼观察效果等。诸多要求使得“透视装甲”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降低成本也是各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无人化兵器时代的到来,未来的“透视装甲”还需要向无人化方向“转身”。如何把所获信息高效传输到战车指控系统,并且持续增强战场生存力,将成为“透视装甲”要面对的新课题。(杨龙霄  郭辰 刘含钰  供图:阳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