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攻击机:前程路在何方
来源: 解放军报 2023-06-16 10:59:18 责编: 吕中石

苏-25攻击机

“超军旗”攻击机

AT-6E“金刚狼”轻型攻击机

A-10攻击机

“美洲豹”攻击机。

自2021年以来,关于A-10攻击机在公路上起降的消息多次在互联网上出现。而在去年,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又正式批准了美国空军2023年退役部分A-10攻击机的计划。

是继续挖潜保留,还是彻底放手?两种相左的做法,让外界很难判断这型攻击机今后的走向。

其实,不仅是A-10攻击机,其他国家的攻击机同样面临着类似艰难选择。

随着世界格局、战场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用途相对单一的攻击机,其地位、作用和命运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当前攻击机作用发挥情况如何?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请看本期解读——

凌空近距支援,催生对地攻击机“家族”

对地攻击机亦称强击机,国外也称近距空中支援飞机,主要用于在低空、超低空对敌战术目标或浅近纵深内的战役目标进行突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攻击机最早起源于德国。1915年,德国容克公司研制的容克JI型攻击机进行了首次试飞。

较早将攻击机用于实战的也是德国。二战期间,德军的容克-87攻击机率先被用于攻击敌方部队。

随后,苏联、美国等国也研制出攻击机并投入使用。

当时,公认最好的对地攻击机是苏联的伊尔-2攻击机,它被德军称作“黑死神”。仅库尔斯克会战的一次战斗,伊尔-2攻击机不到20分钟就摧毁了德军70余辆坦克。

美国除了有A-20攻击机外,还有其他一些战机如P-47“雷电”战斗机、A-26战斗轰炸机、B-25J轰炸机等,可兼作攻击机,对地面目标实施“游猎”。

冷战时期,美国、苏联等国继续加大对攻击机的研制使用。凭借低空近距支援的效用,对地攻击机渐渐发展成一个“家族”。而其拥有的特征,如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性、稳定的低空超低空操控性、坚实的装甲防护性、较好的战场适应性等,也更加鲜明。

苏联以伊尔-2攻击机为基础,在经历了伊尔-10攻击机的短暂过渡后,研制出苏-25攻击机。该型攻击机被销往多个国家,且饱经战火考验,表现可圈可点。

美国从A-1攻击机开始,一直致力于攻击机的研制使用。针对苏联庞大的装甲集群,美国空军研制出A-10攻击机。海湾战争中,A-10攻击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对地攻击任务,后来还参加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虽然是两国分头研制,但苏-25和A-10攻击机有一定相同之处。比如,用钛合金防弹钢板来防护、主要系统有冗余和备份、两台发动机彼此相隔很远以免同时被毁、油箱采用阻燃防爆设计、配备机炮且外挂弹药量较多等。

也正是因为兼具防护力、火力、机动性,俄美两国一直在对攻击机进行升级改造。

近年来,俄罗斯为苏-25SM3攻击机改进了飞行导航系统,增添了卫星导航功能,加装了先进光学仪器设备,装备了精准轰炸瞄准系统,还保留了使用空对空导弹的可能性。

美国空军也不断对A-10攻击机进行升级,更新了航电设备和机翼组件,增加了新型吊舱,使其具备防区外打击能力。

另外,法国研制出“超军旗”攻击机,又与英国共同研制出“美洲豹”攻击机等。但随着时间推移,英、法两国研制的攻击机除印度、阿根廷等少数国家还在使用外,大多已经淡出历史舞台。

凭借独有优势,一度成为地面部队的“梦魇”

在当下一些热点军事冲突地区,对地攻击机仍一再现身。而在一些军事演习中,对地攻击机也多次露脸。

对地攻击机在这些场合的一再出镜,既体现着使用者盼望其建功当下战场的新期待,也折射出使用者对其以前所取得战绩的铭记与认可。

这种期待与铭记,源于对地攻击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具体来说,这种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及时高效地发起打击。实施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经常要面对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作战环境、变化多端的战场情况。只有确保打击及时、准确、高效,才能避免误伤友军、降低自身安全风险。对地攻击机专为在低空、超低空执行支援任务而设计的特点,便于机上人员更好地实施对地观察,使“发现即打击”成为可能。

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复杂战场环境,一般体现为地形多样、天气恶劣、有伪装防护等。在这种环境中,发现地面目标的难度较大。战斗机由于速度较快加上防护力相对较弱,因此无法长时间在低空飞行;攻击直升机虽可低飞,但其速度和对纵深目标打击能力有限;轰炸机“薄皮大馅”价格贵,进行低空飞行的风险与代价相当高。想要从低空探测目标,或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完成对地近距支援任务,可以低空慢速机动的攻击机就成为一个效费比较高的选择。

伊拉克战争中,像“飞毛腿”发射车这样的高机动目标,不少是由A-10攻击机发现并摧毁的。

在一些战例中,面对高山峡谷、恶劣天气,其他飞机难以执行低空攻击任务,但攻击机因其独有的设计,仍能胜任这类任务。

能进行饱和式攻击。对地攻击机通常都拥有可观的载弹量和多型武器挂载能力,这使它既能用于打击小区域内的地面目标,也能对更大范围内的移动目标进行攻击。如在抗敌登陆、陆军阵地防御、岛屿防御、反空降作战中,攻击机都能发挥作用,或有效打击敌登陆兵力、突击兵力和伞降兵力,或切断敌军支援,支持己方反击作战。攻击机能够长时间滞空、便于呼叫的特点,使这种火力支援更加及时有效。

正因如此,对地攻击机才成了“老兵不老”的机型代表。如强-5攻击机,从首飞到2017年退役,经历了漫长的50多年。苏-25攻击机直到2017年才停产。如今,依然有相当多的苏-25攻击机、A-10攻击机在服役,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用武之地频遭挤压,今后发展之路亟待调整

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防空武器更新换代,传统的对地攻击机在实施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时变得愈发危险。单一功能的对地攻击机不得不再次升级强能。

一方面,尽可能地提升攻击机现代化水平。如升级座舱、改装新型计算机系统、配备防区外打击武器等,提高其预警和远程打击能力。

另一方面,赋予攻击机新功能。如用它来发射诱饵干扰弹,压制对手防空火力。去年,白俄罗斯对苏-25攻击机进行了改装升级,使其理论上拥有携带核武器的能力。

但即使如此,单一功能的对地攻击机发展前景依旧堪忧。多用途战机的增多、无人机的快速崛起等,使其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倒逼其发展道路做出重大调整:

轻型攻击机成为选项。当前,一些轻型飞机成为各国发展攻击机的新选择。早在2009年,美国空军就在一个概念框架下,先后启动了轻型攻击与武装侦察机、轻型空中支援飞机等项目。2021年,AT-6E“金刚狼”轻型攻击机正式服役。和单一功能的对地攻击机相比,轻型攻击机一身多能,性价比高,升级改进空间较大。

多用途战斗机强势兴起。考虑到战场需求和研发成本,目前世界各国会更多地选择研制兼有多种能力的战机。这些多用途战斗机不仅可用于制空对海,也可用于遂行对地打击、护航、截击、电子对抗等任务。多用途战斗机的强势兴起,尤其是其也可用于对地攻击的属性,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攻击机的取代与升级。

无人攻击机日渐崛起。无人机给传统对地攻击机带来的冲击也不小。目前,很多无人机已具备对地攻击乃至空战、反潜等能力。一些大型无人机甚至被赋予“空中弹药卡车”的定位。可有效降低己方人员伤亡风险、大幅增加有效载荷、明显降低维护成本、长时间滞空作战,这些特点使无人攻击机在实施对地攻击方面明显占优。如果无人机解决了通信时间延迟问题,势必会给对地攻击机的发展带来更大冲击。

有人隐身攻击机孕育待生。目前,无人隐身攻击机已经问世。然而,执行复杂多样化对地攻击任务需要精准空地协同,使研制有人隐身攻击机也势在必行。由于使用环境特殊,未来的有人隐身攻击机大概率会具备良好的中低速性能、较大的武器弹药挂载量、长时间巡航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快速再次打击能力以及更强的战场生存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它可与现有作战飞机构成一个隐身与非隐身、有人与无人、战役与战术打击力量相结合的空中装备体系,从而填补单一功能的对地攻击机退役后所形成的空白。(刘宝瑛 仪艳磊 王夙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