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究竟是谁?
来源: 解放军报 2023-09-15 16:20:07 责编: 吕中石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汉墓内出土的一批竹简,解开了一桩千古之谜: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究竟是谁?

之所以有这样的“谜”,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位孙子—孙武与孙膑。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吴孙子》一直流传,通称《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在曹操注《孙子兵法》中一字未提,在《隋书·经籍志》中也不见著录,可能在东汉时便已失传。

从宋代开始,对《孙子兵法》其人其书就有了争议。不少人认为,现存的《孙子兵法》可能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并非一个人的著作。由于《孙膑兵法》失传,上述疑案长期得不到解决。

银雀山汉墓的时间,相当于西汉武帝初年,距今2100多年。在墓中出土的竹简(包括残简)共4900多枚。这些竹简中,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大量古籍。其中整理出的《孙子兵法》竹简上,已发现的篇名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三篇相同。

《孙子兵法》与失传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足以证明,现传的《孙子兵法》为孙武所作,从而解开了这一千古争论。

由此,我们可以正式地介绍孙武和其所著的《孙子兵法》了。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和孔子同时代,本姓田。其祖父田书为齐国将领,因作战有功,受封于乐安(今山东北部),并赐姓孙氏。因躲避战乱,孙武迁居南方吴国,在好友伍子胥的举荐下,向吴王阖闾进呈兵法十三篇。从此,孙武在吴国任将,为吴王训练军队,“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名显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他晚年退隐江湖,著《孙子兵法》传世。其军事思想备受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推崇,被誉为“兵圣”“东方兵学鼻祖”。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兵专著。全书仅6000余字,字字珠玑。在宋代,《孙子兵法》被列为官方颁行的《武经七书》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称其为“百代谈兵之祖”。可以说,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兵学的发展,其实都是在《孙子兵法》设定好的框架内对其理论的丰富和补充。

《孙子兵法》中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历史智慧,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重要影响。《孙子兵法》开篇便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开宗明义,把战争看作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体现了慎战、重战的战争观。

美国学者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和其他文明不同,中华文明繁荣起来后再也没有中断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整体上没有成为一个侵略性的文明。而溯源这种战略文化特别是战争观的缘起,显然是受到了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影响。

“兵者,诡道也”,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人尽皆知的军事常识,但在孙武所在的春秋时期,喊出这样的话却是石破天惊的一件事。西周时期盛行“军礼”,强调对敌尚信而非诈,甚至认为只有双方都摆好阵势的战斗才叫“战”。这在客观上导致兵学发展受限,对如何赢得战争的思考,如同被封禁于笼中的飞鸟。到了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间斗争加剧。此时,孙武明确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及“兵以诈立”的思想,认为在战争中就是要虚虚实实地迷惑敌人以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打破了僵化教条的“军礼”思维束缚。这对后世军事家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公元前506年,孙武指挥吴国军队同楚国作战,就是运用“诡道”这一作战原则的一个战例。战前,因为吴国和楚国隔着一条汉江,吴国军队善于水战,楚军就把主要兵力用来防止吴国军队从水路上进攻。而孙武在进攻当中,却在半路上把空船停在江中,然后带着部队从陆地穿山越林,迅速包围了楚国国都郢附近的一个城市,引水灌城,出奇取胜,打进了楚都郢,创造了以3万军队在10天内打败楚军20万、夺下楚国国都的著名战例。

孙武提出了将帅在战前、战中必须掌握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总结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条战争中的重要规律。毛泽东同志对于这一点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与此同时,《孙子兵法》充分反映了孙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使其价值得以超越战场,对带有竞争性、对抗性的领域都具有一定指导性和启发性意义。

文化是流动的,优秀文化常常能够跨越国界、穿越时空。《孙子兵法》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读到《孙子兵法》中关于“慎战”的论述时感叹:“可惜20多年前没看到这本书。”至今,《孙子兵法》已被译成约3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