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5中国VR/AR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走进会场,戴上一副AR眼镜,现场游客就能与远隔千里的网友实现虚拟互动。
事实上,这样的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应用于生活娱乐,近年来也成为军事训练中的新兴事物——LVC训练技术,一种将实战、虚拟和建构元素融合的军事训练技术,为开展跨地区联合军事训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报道,不少国家已将LVC训练技术用于复杂场景中的联合演习演训和航空兵任务训练。他们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架构,将实兵部队、模拟部队和数字部队接入同一战场环境,展开对抗演训。
演训过程中,实装部队参训人员使用真实的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在各地区训练场开展实装训练,模拟部队参训人员操作模拟训练装备加入战斗,同时将训练数据实时上传网络系统,借助AI算法生成战场环境,实现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的叠加。
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凭借对各个作战要素的数字孪生与实时耦合能力,LVC训练技术不仅重塑了单一领域的训练模式,更构建了跨域联动、虚实融合的新型训练生态,带来军事训练场上的诸多变革——
实现“昨日战争”到“明日战场”的跨越。
传统军事演练的筹备周期往往以月为单位,协调部队机动、搭建临时指挥所、实弹射击前的安全评估,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LVC训练技术可以生成模块化场景,在数小时内即可构建出复杂的战场环境。据公开报道,美军利用LVC训练技术打造的“联合模拟环境”,涵盖战场气象、自然背景等多个要素。
打破“营区—靶场”的物理边界。
相比于以往的“集中式”联合训练,LVC训练技术打破了地理条件限制,让“全球战场”成为现实。据悉,芬兰空军与Varjo等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LVC培训解决方案。利用Varjo混合现实头显和虚拟仿真系统,飞行员可以在本地模拟器中与异地队友同步训练,并接入计算机生成的威胁环境,实现跨国界、跨平台的联合任务演训。这种“物理空间+数字孪生”的训练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靶场的空间局限。
随着AI、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渗透,LVC训练技术或将逐步实现“智能驱动”,根据参训部队的表现动态调整训练难度,生成千变万化的战场环境,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训练方案。
到那时,后方指挥员只需戴上AR眼镜,就能看到前线的3D沙盘,通过真实部队和数字战场之间的对抗演练,使部队提前经历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
克劳塞维茨曾说:“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但LVC训练技术正在将这个“不确定性王国”转化为可计算、可实验、可进化的数字战场。(刘剑超 姬嗣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