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野寨中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国防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培养了大批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人才。今年,该校有100多名学生报考军校,其中20名分别被9所军校录取。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回信,极大地鼓舞着该校学子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也成为奋进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矢志强国梦强军梦的巨大动力。
为了同圆那个“梦”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涵养学子家国情怀侧记
日历翻回:2023年7月14日;坐标定位:红色大别山的东南向——安徽省安庆市潜山野寨中学。该校今年考取军校的20名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他们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信念和决心。
“我们这么多人考入军校,习近平总书记听了肯定很高兴。”这是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初衷。
7月16日,信件从野寨邮局寄出。
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这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这是一声征程启航的号令!
这一天,对于野寨中学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当天下午2点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的新闻报道一出,高兴,激动,自豪······野寨中学沸腾了!
“你们把从军报国作为人生追求,今年考上了军校,开启了军旅生涯,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让安庆这片红色热土,受到全国关注。
携笔从戎报家国,我以青春写梦想!“从军报国”不仅是20名新考取军校的野寨学子的梦想,也是大别山深处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梦想。这梦想,从萌生、发芽、开花、结果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筑梦 ——“愿得此身长报国”
一年有20名学生考入军校,对于一直传承“崇军尚武、热爱国防”优良传统的野中学来说,并不稀奇。
野寨中学位于天柱山脚下,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校内有一座掩埋着985位抗战英烈遗骸的景忠园,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也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走进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野中学,浓厚的爱国气息扑面而来。
3年前,考进野寨中学后不久,程彦杰、汪一凡就发现,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开学典礼讲抗战故事、清明祭扫英烈、“7·7”为墓碑描红、“9·18”国旗下讲话、考入军校的学生总是占据宣传栏前排、军事社团、军事讲座、军校简介牌,老师上课提起最多的是“家国情怀”······
从学校教学楼到食堂,抗战将士纪念塔是必经之地。一地拾头,他们就能见到景忠园、浩然亭、忠烈祠、烈士公墓,还有“志在军校 固我长城”8个大字。
一草一本仿都有一股力量,推着他们走向“从军报国”之路。
“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播下种子,静待花开。“野寨中学校长徐汉夫说。
“学生们耳濡目染,军人,才是他们要追的星。”野寨中学副校长王宝堂说。
“心中有了信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一身戎装、守卫万家灯火!”程杰说。
2022年6月,野寨中学87届校友、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陈金宝回到母校,为全校师生作科技强军励志讲座。“从贫苦山区走出去,陈校长献身国防的感人事迹,给孩子们很大触动。”野中学教师范玲凤告诉笔者,很多学生听完讲座第一时间找到她,激动地表达自己“非军校不上”的决心,程彦杰、汪一凡就在其中。
一个“从军梦”,在学子们的心中萌生、发芽。
这个梦,不仅是“筑”在了今天。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建校以来,这个青山埋忠骨的校园,把“从军梦”种在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身上。2020年,有6人考取军校;2021年,有7人考取军校;2022年,87名学生报考军校、12人被录取;2023年,133名学生报考军校,20人被录取。9年来,先后有80名毕业生圆梦军校······
这个梦,是环境的熏陶,是精神的传承,是信仰的力量。
这个梦,不止是“筑”在了野寨中学。
当我们把视线拉远,在莽莽的大别山,在安徽这片红色热土上,老区人民把崇军爱国作为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安徽省是革命老区、兵员大省,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江淮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矢志不渝跟党走、爱国拥军为人民的光辉诗篇。进入新时代,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凝聚着江淮大地军民共筑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笔者从安徽省委宣传部获悉,全省各级近年来先后评选出“最美退役军人”近2000名、“最美拥军人物”1200余名、“最美军嫂”900余名、“最美兵妈妈”“最美军人家庭”等600余名(户)。崇文尚武的江淮儿女,涌动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全民国防教育新热潮。
在安庆,每学期开学之初,各学校都要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上“开学第一课”,邀请部队官兵和退役老兵走进校园,做“第一课”的主讲人。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安庆市大街小巷,数不清的电子屏一起点亮,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每年征兵季,安庆市总会涌现一家三代、四代从军的传承故事。
“现在,我终于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枪。”今年,23岁的大学毕业生马云龙在通过入伍体检那一刻激动万分,他成为一家“四代从军”的第5人,也是一家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共同坚守——赓续荣光、从军报国。
“从小到大,听着爷爷和父亲讲着军营里的故事,‘从军梦’在我心中越扎越深。“今年,21岁的江天赐,紧跟着太爷爷、爷爷、父亲的步伐,踏上征途,奔赴军营,实现一家“四代从军”的梦想。
近5年,仅潜山市,就有近3000名优秀学子报名参军;近3年,安庆市已有230名学子考入军校;近年来,安庆市征兵工作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个梦,是革命老区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是老区人民融入血液的家国情怀。
追梦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需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的那样,需要“铸牢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训练,锤炼过硬作风。”
在老师们眼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已然践行在20名学子“追梦”的过程!初入野寨时,汪婧在年级排700多名、班级倒数。“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家里又有变故,一度情绪低迷。”班主任陈志敏回忆道。
“老师和同学温暖着我,在这里长眠的抗战将土激励着我,一时的落后不意味着永远落后,我要做那匹马。“ 汪婧下定决心。“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她常常会忘记吃饭。”班主任陈志敏说。高中3年,汪婧刻苦学习、一点点进步,最终进入全班前五。毕业时,汪婧评价自己,完成了“蜕变”。而她,也因此成为学校“十大品格之星”。
每周末下午,当其他同学还在休息时,丁汪磊总是会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做试卷,再互相批阅、检查薄弱项,坚持了整个高三。
每天清晨,储翔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为了提高体能,每天晚自习后,余子妍总会围着操场跑5到10圈。
想要实现“军校梦”,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刻苦的努力。“ 每次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到抗战将士纪念塔下走一走,就又燃起了斗志,充满了干劲。”叶大山说。
宝剑从磨砺出,千磨万击还坚韧。种下“从军梦”、立下“报国志”,20名学子信念坚定、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进······这,也是孕育他们生长的这片红色热土的精神品格。
为了实现“两弹梦”,安庆人邓稼先一头扎进荒漠中的研究所,隐姓埋名28年。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而他却受到了核辐射;临终前,他说了6个字,让在场所有人泪目:“不要落得太远”。
为了实现“小康梦”,全省以及大别山区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岳西县,立下“军令状”、誓肯“硬骨头”,经历4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完成对40万老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了实现“强国梦”,恢复高考以来,无数安庆学子寒窗苦读,每年4万多人考入大学,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挥酒青春、建功立业;从安庆走出去的两院院士就达38人、将军近30人,院士人数位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3位……
忠诚品格、刻苦学习、过硬作风……苦寒过后,梅香扑鼻。
巍巍大别山,英雄万万千。从长眠野寨中学的985位抗日阵亡将士,到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的13.5万名烈士,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这片土地,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生于斯,长于斯。对安庆人而言,红色是信仰,是忠诚,是拼搏,是忘我。英烈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也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安庆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我辈功成,告慰英烈,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站在野寨中学抗日阵亡将土纪念塔前、以在校生的身份向革命英烈庄严宣誓。这一幕,黄敬铭已憧憬过无数次。
“五年级第一次来到野寨中学参观,从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到忠烈祠、景忠厅,每一处遗址都在诉说着历史,我深受触动。”初中3年,黄敬铭每年都来野寨中学参观,一遍遍地重温历史,激励自己。今年,他如愿考人野寨中学,未来3年,他将以考入军校的学长学姐们为榜样,更加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96年,我从野寨中学考入军校。从军28年来,我从未忘记母校对我的教海。“作为受邀回校参加开学典礼的校友,安庆市大观区人武部领导聂竹青无比激动。2021年8月31日,聂竹青站在野寨中学操场观礼台上,向近千名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在野寨中学的求学经历和毕业后的军旅故事。那一天,学弟学妹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学长,我能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军人吗?”
圆梦——“我辈岂是蓬蒿人”
刚刚过去的夏天,一个又一个好消息飞到野寨中学:方新昊、聂佳睿通过了空军航空大学的“招飞”考试,叶大山、余建贤、储翔、汪一凡收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丁磊汪考入了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陆彦杰被陆军工程大学录取,余子妍圆梦海军军医大学……
今年,野寨中学770名新生,133人报考军校,差不多6个人中就有一人报考。最终20名学子分别被9个军校录取,录取人数比去年多了8人,刷新了野寨中学的历史。“梦圆”一刻的幸福和喜悦,萦绕在野寨中学和潜山城乡。
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锦书传来时,他们已奔赴军营、一身戎装!
练队列、练体能、练作风、练胆魄······当其他同学还沉浸于高考后暑期的悠闲时光,方新昊、聂佳睿已经投入到了军营训练中。
今年7月底,一架空军运-20飞机飞抵江苏南京,集中接送华东地区2023年度新录取飞行学员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并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新训。问及训练感受,聂佳睿说:“既然立志从军报国,不管训练有多苦,都要勇敢向前。”
“立志参军,好男儿着一身戎装,科技强国护家乡。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在野寨中学“光荣榜”上,今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的余建贤的一段感言让人印象深刻。
“在野寨中学的日子,我时刻能感受到长眠于此的985位抗战英烈对我的激励,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我决定报考军校。“考入空军航空大学的方新昊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学校,他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忠烈祠,“‘’开学第一课‘’、毕业前最后一课都在忠烈祠,前者是为了让我们迅速地进入学习氛围,传承不怕牺牲、为国奉献的精神,后者是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铭记历史,怀着英烈的理想,砥砺前行。”
2022年建军节当天,野寨中学女学生储鸣熙决定报考军校。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她的父亲储飞跃介绍,从小女儿就有着参军报国的目标,在野寨中学读高中期间,了解到可以报考军校,就一直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跑步、跳绳……为了圆梦军营,在高中紧张的学习阶段,储鸣熙总是想办法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空军工程大学录取。
训练场上,他们挥洒汗水,誓言铿锵:“我们毕业时恰逢建军100周年,一定会保卫好祖国”“请习爷爷放心,强军有我,强国有我”······
强军征途,使命如磐。余建贤、汪一凡、叶大山、储翔、程彦杰······20名青年学子的青春选择,必定不负青春。
传梦 ——“擎旗自有后来人”
手缚长缨少年志,戎装不负家国情。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传来,更多的“从军梦”“报国梦”在安庆萌生、发芽,开始新一轮的传递、生长。
报到之前,王亦哲等4名新考取军校的学子回到野寨中学,重温追梦历程,激励更多学弟学妹携笔从戎。
结束后,202班的李雅欣激动地加上了学长学姐的微信,向他们请教报考军校的经验。“20位学长学姐考入军校,坚定了我的决心和信心。”李雅欣说,她高一就进入了学校的军事社团“军武社”,现在,全家人都支持她报考军校、保家卫国。
“习爷爷的信虽然是回给学长学姐的,但一字一句都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我们都倍感荣幸和自豪。”高三(3)班江羽凡用颤抖的声音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青年应养浩然之气、立鸿鸽之志、成不朽之业。”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野寨中学新开设了“国防科技育英班”,招收51人,报名89人。程运杰毫不犹豫地报名:“我所在的河镇初中,首位校长就是一位烈士,很多同学都像我一样,立志从军报国。”程运杰说,进入野寨中学后,更加坚定了报考军校的决心,“哪怕没有‘国防科技育英班’,3年后我也会报考军校。”
9月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当天,野寨中学举行了高一新生开学典礼。770名新生身着“橄榄绿”、胸印“国旗红”整齐列队,在抗战将土纪念塔下,郑重宣誓。
信仰在传承。“典礼选择在此时此地举行,就是要告诉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赓续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勿忘先烈,铭刻理想,为国成才,不负韶华。“野寨中学校长徐汉夫的讲话掷地有声,770名新生内心激昂澎湃。
“我们将接过接力棒,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为强国强军梦,去拼搏,去奋斗。”“国防科技育英班”的操鸣宇在典礼上发言,也在心中立下了携笔从绒誓言。
梦想在传递。在安庆市延乔中学,老师们带领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参观校园内的国防教育长廊,细细讲述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聆听、眼含热泪。
在安庆市华中路第二小学,来自安徽省军区安庆离职干部休养所的91岁抗战老兵李洪岳,受邀与千余名学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同上“开学第一课”。学校大队辅导员张金捷难忘那个场景:从老人下车到落座,同学们的掌声经久不息。
奋斗在接续。此刻,野寨中学号角铮铮,国防科技育英班的少年们正在集结。在爱国主义精神熏陶下,一届又一届学生将继承英烈遗愿,怀揣参军报国志向,续写携笔从戎的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继往开来,薪火相传。诚如安庆军分区有关领导夏博所言:“烧旺全民国防教育炉火,爱国拥军、强军报国的‘种子’便能在宜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琴韵书声,一堂讲习,此乐应难忘。砺品学,健体魄、莫彷徨。立地顶天期救国、开来继往志坚强······”80年来,野寨中学的校歌在传唱,为国育才的使命在续写。
巍巍大别山,为证!
滚滚长江水,为证!
(谢婷婷 江月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