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习友路故事讲了几十年 如今6岁孩子义务接着讲
有一群志愿者,一直在义务挖掘、宣讲革命烈士、“爱民模范”盛习友的故事,如今,已传承了“老中青”三代
来源: 大皖新闻 2024-03-07 09:58:28 责编: 吕中石

大皖新闻讯 在初来合肥的人眼里,习友路是合肥经开区一条东西向的交通要道。他们不知道,这条路的名字,是纪念肥西县革命烈士、“爱民模范”盛习友而命名的。

雷锋日当天,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习友路探访,发现有一群志愿者,一直在义务挖掘、宣讲盛习友的故事,他们自发筹建纪念馆、宣讲烈士故事,如今,已传承了“老中青”3代。

故事:放弃生的希望,盛习友为救人将生命定格在25岁

“我的一切都属于人民,愿把一切都献给人民。”“我心脏的最后一下跳动,要停留在为人民战斗的岗位上。”“为人民操心最情愿,为人民斗争最幸福,为人民吃苦最愉快,为人民献身最光荣”……这是盛习友在日记中所写到的,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盛习友年轻时照片。

盛习友出生在肥西县烟墩乡枣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64年,时年20岁的盛习友报名参军,成为“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一名战士。根据盛习友纪念馆资料记载,1969年7月17日,孙风珍、李凤兰等女社员正在地里锄玉米,突然一块黑云压过来,不到一袋烟功夫,连雹子带雨一个劲地从天上倒下来。女社员们拔腿就往家跑,趟水穿过巴漏河中央时,山洪卷着石头冲下来,把她们“全都打倒了”。

山洪暴发时,盛习友和战友正在300米开外的山坡上忙着国防施工。听到呼救声,他喊了声“快跟我来”,就和战友程长春、陈振泰一起飞奔下山,纵身跃入激流救人。

经过一阵推、托、带,盛习友和战友以及赶到的当地群众协力把7人救上岸。顾不上休息,盛习友又转身向李凤兰游去, 几次靠近都被激流冲开。几经努力,盛习友抓住了李凤兰。他把李凤兰托出水面,艰难地向岸边靠近。而前面不远处就是5米多高的拦河大坝,激流漩涡与水面落差形成飞流瀑布,非常危险。

“解放军同志,快抓住锄头,前面就是拦河大坝! ”岸上的群众一边大声呼喊,一边纷纷向他伸出锄头。但盛习友听到喊声只回头望了一眼,就再次冲入洪水中,游向第8名被困的女社员。面对生的希望,盛习友没有一丝动摇,最终由于体力不支,瞬间被一股洪流卷入坝下,不幸牺牲,年仅26岁。

自发:辗转多地搜集文史档案,教师自发筹建纪念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国掀起向盛习友学习的热潮。

同样从烟墩乡枣庙村走出来的张煊打小便对盛习友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其舍己救人的精神,更是在张煊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是爱民模范,也是雷锋式好战士。” 张煊说,盛习友故事听多了,他一直想为烈士做点什么。

2000年前后,30岁出头的张煊已是习友小学教导主任。投身教育的他,深知学校对立德树人具有深远意义,而自己所在的习友小学却未能利用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未能弘扬好盛习友精神、讲好盛习友故事。那时起,发掘盛习友事迹、弘扬、传承盛习友精神的想法,便像一粒种子落在了张煊的心里。

盛习友纪念馆。

2005年,这粒种子得以开花结果。在得到上级支持后,一支包括张煊在内的盛习友事迹考察5人小组便成立了。“我们专程来到山东章丘县胡山兴隆官庄(现称济南市章丘区官庄镇兴隆官庄),那里是盛习友牺牲的地方。”由于时间久远,为了丰富盛习友的事迹、还原盛习友救人时的真实情况,张煊一行先后辗转多地,联系到了盛习友的战友、通讯员、指导员,以及当时被救的7个姐妹。

张煊回忆,虽然盛习友已经离世很长时间,但当事人回忆起那一幕时仍是满眼泪花。在各方帮助配合下,张煊看到了大量的原始文件,“特别是一件泛黄的中央军委文件,上面写着授予盛习友“爱民模范”称号,是经过毛主席亲自批准的。”

终于,带着盛习友烈士的事迹、故事和日记摘抄等16件珍贵档案材料,张煊一行人回到合肥并全程参与到盛习友纪念馆的建设之中,对盛习友纪念馆的设计、布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盛习友纪念馆前屹立的一尊半身大理石塑像,便是以当年盛习友教导员给张煊的一张盛习友两寸底片为模所铸做的。

义务:老中青围绕纪念馆义务宣讲 最小讲解员是6岁

张煊一直义务宣传着盛习友的爱民事迹。很快,就有了年轻一代的传承。

刘景美刚毕业的时候,曾在盛习友纪念馆仅一路之隔的一家山东企业工作过一年,但彼时她尚不知道盛习友的故事。2019年,热衷青少年公益的她遇到了同样参与各种公益项目的张煊。在交谈中,刘景美第一次听说了盛习友的故事,“我才知道习友路的背后同样有着一段值得传承的红色精神。”从那时起,刘景美便开始构思,如何让更多的青少年在服务社会参与志愿活动的同时学习、传承盛习友的精神。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刘景美在海恒社区牵头策划了一场“走进英雄母校·聆听英雄故事·陪伴英雄家人观阅兵”的活动,聚集来自全市几所小学的一群孩子和家长近300余人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了这场盛典。

当战旗方队100面战旗光荣接受习主席检阅时,其中一面旗帜便是盛习友所在连队——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当盛习友烈士家属在阅兵结束后讲述起盛习友的事迹后,现场的家长与孩子们才得知了习友小学、习友路命名背后的故事。

抱着最朴素的本心,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英雄,盛习友故事宣传队成立了。与其他宣传队伍不同,盛习友故事宣传队成立之初便只招募6-16岁的青少年,通过宣讲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其中。

“从最初的三人队伍,发展到如今活跃人员七十多人,我能坚持下来离不开孩子们源源不断加入的热情”,刘景美告诉记者,宣传队创立之初就不是为了一张志愿证明书,以一种宣讲的方式让孩子们服务社会,同时在学习、宣讲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得到成长才是成立宣传队的初衷。

从张煊到刘景美再到只有6岁的孩子,“雷锋式好战士”盛习友的故事宣讲,已经传承了三代。

亲属:烈士侄子穿戎装接续红色血脉,退休后讲好英烈故事

开门、开灯、开设备、开空调、地面清扫、展台清理……从里到外巡一遍,准备迎接参观者,这是每周二至周六70岁的盛利在盛习友纪念馆里雷打不动的工作。

盛利是盛习友的侄子。1969年,他穿上戎装,进入盛习友生前所在的连队,继承了叔叔未竟的事业。退休后,盛利也没闲着,而是来到了盛习友纪念馆当起了讲解员,这一讲解便是持续了10年。

2015年前,盛习友纪念馆还没有专门的讲解员,“当时纪念馆里档案材料也很零散,展板内容对盛习友的故事描述得也不完整。”因为在部队接过了叔叔的枪,凭借着战友们对叔叔事迹的描述,盛利主动要求来到盛习友纪念馆里做起讲解工作,“作为亲人,我们更有义务来传承叔叔的精神。”从那时起,无论刮风下雨,盛利都会准时到馆开门。

盛利告诉记者,当年,叔叔救人牺牲的事迹很快在章丘市传播开来,章丘市民对叔叔的牺牲非常感动,他们曾一起捐钱出力,在救人的地方为盛习友修了一座纪念碑,现如今已经扩建成了盛习友烈士陵园。

盛利说,“当年被救起的7位群众,也一直和我们有联系,虽然有的已远嫁外乡,但只要一听说盛习友老家来人了,都纷纷赶回来。”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