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群“守墓人”
在皖山皖水之间默默守护烈士纪念设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了红色精神守护者和先烈们之间的动人故事
来源: 安徽党媒云丨老兵融 2024-04-10 11:38:49 责编: 吕中石

在皖山皖水之间默默守护烈士纪念设施的他们,这一次从“墓”后走到台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了红色精神守护者和先烈们之间的动人故事。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忠魂。半个多世纪前的红色传奇,如今仍让人听得荡气回肠。一束鲜花,三道鞠躬,肃服长立,深情缅怀——在无数后人的注目下,先烈们洒下的血仍感温热。

又到清明。让我们一起聆听“守墓人”的故事,与他们一起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守什么?

安徽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创始地,更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和重要战场,目前仅登记在册的有名烈士就有8.8万名。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用生命坚守理想信念的故事。

在郎溪县烈士陵园里,埋葬着革命烈士夏雨初。1925年,他考上中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后返回家乡,组织学生发起抵制日货运动;1927年,创建中共郎溪县特别支部,任书记,并于第二年与陈文发动郎溪暴动;1930年,被党中央派赴南京领导组织武装暴动,同年7月被捕,8月18日,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在定远县东石岗村,7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1946年6月那天,枪声突然响起,村民薛开英隔着窗户缝,看到村子西南边高岗上,有机枪突突地往北边扫,中间一大片开阔地。往北,是芝麻塘,新四军战士趴在塘边田里还击,机枪响了好一阵后停住了,敌人往北边冲过来,再看芝麻塘那边,已经毫无声息。

距离定远240余公里的青阳县丁桥镇,有11座因种种原因未能迁葬的零散烈士墓:钱月桂烈士一生没有结婚,是茗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李维汉烈士不费一枪一弹劝降一个班;黄来发烈士19岁参加革命,牺牲时年仅24岁。

“朱继才,烈山区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23岁;梁文焕,山东人,担任过烈山煤矿工会会长,兵荒马乱的年代,被土匪杀害;曹黑子,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只晓得别人都叫他曹黑子……”烈山区烈士陵园内,苍松肃立,114名英烈姓名刻在墙上,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深入探究中华民族从饱受磨难逐渐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后不难发现,每个重要时间节点上,都有数不尽的安徽籍烈士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身影。

这些身影汇聚成了一股磅礴向上的红色力量,播撒在江淮大地,也融进了每个安徽人的血脉里,至今仍炜炜煌煌。

正因如此,守好烈士纪念设施、传承烈士精神,早已成为刻在江淮儿女骨子里的自觉。

谁在守?

夏昌一是郎溪县烈士陵园第三代守墓人,此前是他的父亲和爷爷。

清明节前,他到陵园的次数格外勤,看护、清扫、拭尘、除草……墓碑高处够不到,他就用长竹竿绑上湿布,踮起脚去擦拭。

夏昌一记得父亲说过,不要让墓碑上有灰尘,不要让地上有落叶,不要让园子里有杂草。在中国人的心中,干净和整洁,代表着神圣和高贵。

定远县连江镇的500多名村民记得,清明前必须要给7位无名烈士的墓“戴帽子”:用铁锹铲两块圆形的土,垒在坟上,喻意后人在为先人戴孝帽。“七人坟”上的新土总是垒得最早——村里人有默契:哪家上坟最早,就先给牺牲的烈士“戴帽子”。

烈山区守护英烈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记得,除了定期管护烈士墓,还要走村入户收集烈士信息、查阅档案资料,为他们逐一建档立卡。逢年过节要看望烈士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青阳县丁桥镇的“红色守护”小分队想让更多人记得,他们为每名烈士制作了亚力克材质的红色守护卡,就贴在墓碑上。卡片上方红旗飘扬,“八一”军徽居中,下面依次为烈士姓名、位置,守护小组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守护的具体内容,以及每个烈士的专属二维码。

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会忘记,烈士褒扬和纪念既是他们肩上必须扛起的责任,也是必须完成的使命。

5年来,他们奔走在整修和改造烈士陵园的现场,树起一座座红色丰碑;他们穿梭在山林旷野之间,将一个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迁葬入园;他们用尽各种方式,为一名名烈士寻找亲人;他们组织全社会力量与烈士家属“结亲”,让一位位烈属倍感尊崇和荣光……

怎么守?

夏雨初牺牲后,夏家人在党组织的资助下,冒着生命危险,把他的遗骨从雨花台偷偷带回故乡郎溪,葬在了蒋顾村旁离家不远的地方。

定远县东石岗村村民,趁着夜色在塘边找到了牺牲的新四军战士遗体,将其掩埋在塘边大旱田里。那里没有隆起的坟茔,没有墓碑,远远望去,和周围旱田没有两样。但方圆几里地的老百姓都知道,那里埋着7具忠骨。

那个年代,他们不能风光大葬,却在老百姓心里建起了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走进新时代,如何把这块丰碑擦得更亮?

安徽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出台省级烈士纪念设施评定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两个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试点制作悬挂烈士纪念设施标识牌;全省联动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为烈士遗属代表颁授《烈士光荣证》;组织抗美援朝烈士亲属代表赴辽宁祭扫;在全国率先开展党政机关、驻地部队、企业与烈属结对活动;开通“江淮祭英烈”线上“云祭扫”平台……

烈士陵园、烈士墓、烈士骨灰堂、烈士英名墙、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纪念塔祠、纪念塑像、纪念广场,2.2万个烈士纪念设施矗立江淮大地,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凝望过去、照亮前路。

烈士的英勇壮举,决不会流逝在时间的长河里,只会显得越发厚重。

在安徽,“守墓”工作的范围不断延展,“守墓人”群体也向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共同协作转变。

我们有理由相信,承载先烈遗志的江淮儿女,一定能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的大道上,发挥更大能量、争取更大荣光。(安徽党媒云老兵融记者 王逸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