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血与火的洗礼 在铭记中守望归来
——重走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
来源: 淮南网 2023-09-11 10:38:20 责编: 吕中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近日,记者重走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重温刻有抗战记忆的教育馆和纪念园,那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使人心痛,无数鲜活的事迹渐渐浮现,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让人动容。

这里有罄竹难书的罪行

作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对淮南人民意义非凡。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6月4日,日军侵占淮南,占领了淮南大通煤矿、九龙岗煤矿和淮南铁路,大肆掠夺煤炭资源。残暴的日军仅靠增加矿工数量和劳动强度来采煤,采取“以人换煤”的方式,强迫矿工在极其危险、简陋的条件下工作,数以万计的矿工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逼班关,进矿关,搜身关……我看到当年矿工下矿前所经历的道道鬼门关,心里好像在滴血。”学生小何边流泪边说,“这些图片、文字和雕塑都让人触目惊心,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幸福,无法想象那时的他们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

日军和监工、把头的残酷迫害,使大批矿工死于非命,尸抛荒野。1943年春,日军强迫矿工在大通煤矿南、舜耕山下开挖三条大坑,将13000多名死难矿工的尸骨掩埋,形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1968年,淮南市组织发掘大通煤矿万人坑,在原址建成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恶的铁证陈列出来。

“这三条白骨深坑让人们永远记住日寇的罪恶,简直罄竹难书。”市民刘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前来参观,一边跟孩子们介绍一边感慨地说,“这伤痛应当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侮,所以我们要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这里有不寒而栗的压迫

距离大通“万人坑”教育馆不远处就是秘密水牢遗址,是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之一。记者走近水牢向下看,一座座幽暗的牢狱如同深渊一般,让人感到窒息,仿佛还能够听到当年这里传出的痛苦惨叫。

秘密水牢又名室内水牢,建于1939年冬。它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被伪装成办公场所,地下是严密封闭的水牢。水牢长3.5米,宽2.5米,深3.2米,内部漆黑一片,阴森恐怖,只有四个小小的伪装成“烟囱”的透气孔,仅能透进微弱的光线和稀薄的空气,日军将抗日志士和矿工带到这里,进行关押、审讯和迫害。

日军入侵淮南后无恶不作,其中能代表其高压统治的罪证,除了水牢还有碉堡。

据了解,狠毒的日军侵占淮南之后,想方设法地掠夺这里的煤矿资源,为了确保运煤火车站的安全和煤炭的正常运输,1939年,他们修建了站后碉堡,高14.1米,是侵华日军在大通地区修建的36座碉堡中最高的一座。

站后碉堡的建造因其位于原大通火车站后面而得名,据当地老人介绍,碉堡的顶部视野开阔,站在那里可以俯瞰四周千余米的距离,有利于架设重型火器,无论从哪个方向接近都很容易暴露。对狠毒的日军来说,它不仅能远处瞭望,便于射击,更是对百姓起到震慑作用。

采访时,记者站在碉堡下抬头仰望,高耸的碉堡,寒气十足的墙面,都透出深深的压迫感,碉堡内的机枪孔似乎随时都会射出子弹,令人不寒而栗。

这里有铁证如山的伤痛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淮南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正门两侧写着的几个大字,也是所有人都应当刻在心里的两句话。

1940年5月21日夜里,驻田家庵日军几百人乘汽艇溯淮河西上侵犯凤台,到凤城东北九里湾登岸时,遭到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六团和当地人民的抗击,日军伤亡惨重。第二天,气急败坏的日军开始报复行为,紧靠淮河的三里沟村遭了殃,杀气腾腾的日军闯进村里,开始了一场灭绝人性的残酷屠杀。

日寇在村子里边杀,边烧,边抢,整个村子火光冲天,震耳欲聋。在机枪的扫射和手榴弹的爆炸中,无辜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倒下。阻拦日军烧毁房屋的村民,被浇上汽油活活烧死;抱着年幼的孩子躲进牛棚的妇女,母子二人均没能幸免;想奋力反抗的年轻小伙子,被一拥而上的日寇刺死……全村五百多人,被日军杀死84人,伤百余人,500间房屋几乎被烧尽,财物被抢掠一空,这便是骇人听闻的“三里沟大屠杀”惨案。

建于2005年的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位于凤台县凤凰镇,为了纪念在那场惨案中被杀害的84位三里沟村民。记者走进纪念园中,青石围栏,绿荫环绕,庄严肃穆。纪念碑矗立在园中央,正面镌刻着“侵华日军三里沟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背面详细记录着当年“三里沟大屠杀”的情况,底座刻着的84个名字仿佛一声声呜咽与哭诉,记录着屈辱与仇恨。

这里有不屈不挠的反抗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只有勇敢反抗才能成就希望。

从1940年7月至11月,中共凤台县委建立了以潘集为中心,东至高皇,北到万福集,西至尚塘,南至架河的约630平方公里、20万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淮南这片土地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沉重打击了当时在淮上地区猖獗的日伪军,成为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南进淮南的重要枢纽。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位于潘集区潘集镇,当记者走进纪念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正前方的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在翠松掩映之下,高大而肃穆。纪念碑右侧是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书记室、军事科、财政科、驻军办和教育科等办公场所都进行了还原。

纪念园里设置了多块辅碑,记录了当年的一场场战斗。1940年冬天,日本一艘汽艇拖着一艘货船,从淮河上游驶来,丁文山率区武装中队三十多人,埋伏在平家滩截击,击毙了日军,截获一船军用物资,大快人心,这便是平家滩伏击战。还有苏涂村战斗、泥河戴桥战斗,板张集战斗……一段段文字均是难忘的历史见证,使人们重温那些英勇斗争的不平凡岁月。

纪念园最深处是潘集地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翔实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图片,驻足观看,内心澎湃不已,它们记录了每一场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艰苦斗争,也刻下了每一段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写在最后:

在历史深处,重温烽火岁月。

如今,硝烟战火已经散去,但是我们无法因时光流逝将那些伤痛忘记。

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我们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对和平才会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吾辈当自强,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沈国冰 苏国义 江峰 付莉荣 黄欣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