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杨万友:生擒两个美国兵
来源: 大皖新闻 2023-10-27 11:07:30 责编: 吕中石

大皖新闻讯 7月4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赶赴亳州,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杨万友家时,杨老刚从集市溜达回来。虽年近九旬,但他依然腰杆笔直,声音洪亮。得知想采访自己抗美援朝时的战斗事迹时,杨老要求一定要让他穿着入朝时的旧军装来讲述这段故事。

躲避炮火有办法

1951年,16岁的杨万友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训练3个月后,跟随大部队来到朝鲜战场并被编入某部当担架员。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在短短43天的时间里,在这块仅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同美军进行了一场“绞肉机式”攻防拉锯。杨万友记得,在上甘岭,随手抓把土就有数不清的弹片,一面红旗上就有数百个弹孔,找不到一根半米长的树枝,坚硬的石头山也硬生生被削掉了2米高。

面对美军的狂轰乱炸,杨万友总结出了一套躲避方法:因为炮弹一般不会落在同一个弹坑,当前一处炮弹爆炸后,他就立刻跳向此处的弹坑,但也不能完全跳进坑中,否则就会被附近弹坑炸出的泥土给活生生埋掉。此外,面对敌机的机枪扫射,杨万友总结的经验是,当美军飞机的一轮扫射结束掉转机头时,就需要立刻转移,当看见机枪扫射喷射出的火焰再躲避就来不及了。因为飞机只能直线方向上射击,躲避也要第一时间向射击路径两侧迅速转移。虽然屡次从险境中逃生,但密集的轰炸,还是让杨万友的耳朵在战斗中被震聋。

战场上活捉敌人

在敌军炮火的严密封锁下,志愿军的粮食和水严重供应不上。杨万友和战士们靠着坚强的意志,战胜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杨万友说:“上去三天饿三天,上去两天饿两天。在山顶上没有水,喝尿你也喝不着,光知道嘴干,也不知道饿了。”

枪林弹雨下,杨万友视死如归,冒着敌人的炮火营救伤员;在夜幕的掩护下,潜入过敌方阵地,生擒了两名美国兵,一男一女。杨万友说:“站岗的美国兵当时走神了,我一个急箭步跳进坑道将他掀翻,把他的枪搂在怀里,给他胳膊反勒住后拿起拳头砸了他两拳,这才被我活捉了。后来我又在坑道里抓到美国的一个广播宣传员。”

正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杨万友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各记了一次三等功。

1957年春天,杨万友退伍回到老家。在担任村干部的几十年里,他不忘军人职责,严格教育子女,从未对组织提过要求。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如今,山河已无恙,大地换新颜,英雄们写就的精神史诗,如明灯般,一直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殷志强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