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孟广泰?
来源: 中国军号 2023-11-28 20:53:03 责编: 吕中石

11月23日,沈阳,多云转雪,气温零下8℃。

在机场的停机坪上,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今年要回家的25名志愿军烈士。即便刺骨的寒风已经让人手脚打颤,但与这天要回家的人曾经所经历的寒冷相比,并不足挂齿。

关于今年回家的25名志愿军烈士,我们当下掌握的信息依然不算多,甚至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同这25名志愿军烈士一起回国的335件“行李”中有一个水壶上刻着“孟广泰”的名字。

谁是孟广泰?他是这25名志愿军中的一员吗?这个水壶为什么会刻着这个名字?是怕被连队的战友错拿而标注上自己的名字作为记号?还是说这个名字代表了某种纪念?

这一切我们尚不得而知。但越是因为不得而知,就越是让人想要求证。

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们被发现的位置获取一些信息。经过多方求证,我们得到了他们被发现的位置信息:大多被发现在“三八线”附近,其中涟川8位、扬口5位、华川2位、铁原1位、洪川1位……

看着这些陌生又熟悉的地名,脑海中关于那场战争的一些碎片记忆像雪片一样砸下来。

涟川、铁原、华川、洪川,这几个地名同时出现总会让人想起那两场悲壮而惨烈的阻击战。

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敌军趁我军调整转移之际,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的所谓“特遣队”,快速向我纵深穿插,企图对我军前沿部队实施迂回包围。

“西有铁原,东有华川”,两场悲壮而惨烈的阻击战几乎同时开始了。

涟川、铁原,这里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也是遏制对手进攻态势的战略要地。这里一旦被敌占领,就会割裂志愿军东西线的联系,对后方基地及整个战场局势造成严重威胁。

华川,这里地处半岛中间地带,是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在东线的后勤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敌军一旦在此地区站稳脚跟,势必将其作为进攻的桥头堡,不仅可以组织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向北追击我军,还可快速地横向机动支援其友邻部队作战。

哪一个都不能轻易被夺走,但哪一个都难以防守。

在涟川、铁原,已经连续作战1个多月的第63军的2.4万人,在既无坦克也无飞机,仅有火炮240门的情况下,需要阻击敌军配备火炮1300门、坦克400辆,有空军支援的4个师4.7万兵力10天至15天。

在华川,减员20%的第20军58师,全师仅剩7000余人,在建制不全、极度疲劳、粮弹缺乏、没有工事等情况下,需要迎战敌军10个团,约2.8万余人。

不论是东线还是西线,阻击困难都可想而知。但他们都做到了。

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志愿军部队在极度疲劳、粮弹缺乏的情况下,在每一个阵地上都与敌军展开反复争夺,并不断地以反击大量杀伤敌军。美军和南朝鲜军,在7天时间里只前进了4公里。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潮起潮落》中则这样描述:“20军一个师阻止了(我们的)进攻,敌人通向安全的大门敞开了。”

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反对战争,倡导和平。但也正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当战火烧起来时,当我们必须拿起武器保卫祖国和人民时,敢站出来勇敢面对这份残酷的人无疑是伟大的。

通过遗骸遗物发掘地域所联想到的关于这场战争的碎片化信息无法为我们确切地指出这25名烈士究竟姓甚名谁,但通过这些联想和追溯,他们在我们脑海中的身影又真切了几分。

或许他们就牺牲在这几场战役,或许孟广泰就曾英勇的战斗在这群人之中,他们的英勇与牺牲,构成了经年累月之后,还被我们时时称道的辉煌战史。

今年是我们第十年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家,不论是晴是雨还是雪,只要他们能回家,我们就以最高规格的礼仪驻场欢迎。就像所有企望团圆的家庭一样,我们永远等候这群离乡游子、勇敢的战士,回到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

孟广泰,你丢失的水壶今年我们给你带回来了,你回家了吗?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