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形”伪装法:虞诩增灶与莱芜大捷
来源: 中国国防报 2023-11-02 09:34:59 责编: 吕中石

莱芜战役中的陈毅(右)和粟裕(左)

原 典

《百战奇略》弱战篇原文为: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其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法(《孙子兵法·势篇》)曰:“强弱,形也。”

弱战篇提出,与敌交战,如果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就需多竖立旌旗,加倍增筑锅灶,伪装强大以迷惑敌人。敌人摸不清我军兵力众寡、强弱的实际情况,必不敢轻易与我交战,我军便可迅速撤退,脱离险境。《孙子兵法》指出:兵力的强弱,都可通过“示形”之法伪装。

战 例

《百战奇略》弱战篇所附战例为,东汉年间,西北羌族反叛,邓太后擢升虞诩为武都太守。虞诩率军强行军,羌军紧追其后。虞诩先让官兵每人做两个军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羌军见汉军军灶越来越多,不敢追得太紧。有部下问虞诩,孙膑曾用减灶之计,今时为何增灶?虞诩解释道,羌军看到我军灶数每天都在增加,一定以为援兵已到,必然不敢来追,孙膑当年是有意示弱,而我如今是有意示强,这是形势不同决定的。

1947年初,国民党军以欧震兵团为主要突击兵团,分3路北犯临沂。李仙洲兵团作为辅助突击兵团南下,企图捣毁我后方基地,聚歼我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中央军委指示华野:“诱敌深入,集中绝对优势打敌一路”。但无论我军如何用计,欧震兵团始终密集靠拢、齐头并进。李仙洲兵团则较“积极”,深入解放区。我军于是决定“舍南求北,先打李仙洲”,2纵、3纵伪装成全军主力,宽正面展开,与欧震兵团进行所谓“决战”。华野主力从2月10日起隐蔽北上,在莱芜为李仙洲布好“口袋”,最终一举歼灭李仙洲部5.6万余人,取得莱芜大捷。

计谋分析

军事斗争实践证明,力量弱小一方要想战胜强敌,必须充分发挥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示形”手段,往往能够迷惑欺骗敌人,以微弱代价换取较大胜利。

以弱胜强离不开必要的实力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企求战争的胜利。”谋略的形成和运用,来自对作战双方实力及环境的准确把握。离开了交战双方所需要的兵力、装备等物质条件,人的主动性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前提。虞诩摆脱羌军追击,一是因为此前他曾用计平定过羌人叛乱,羌人对他心怀畏惧;二是因为汉军整体实力超过羌军。我军取得莱芜大捷,是因华野集中兵力后,具备在北线围歼李仙洲兵团的力量基础,若李仙洲兵团跟欧震兵团一样兵力雄厚,我军则很难找到机会。

以弱胜强要避免不利态势下的决战。战争中,优势方当然希望速战速决,劣势方如果不懂避实击虚,坚持死打硬拼则正中对手下怀,所以不利态势下一定要避免与强敌决战。虞诩平叛,先通过强行军和增灶惑敌摆脱追兵,到达武都郡后,面对羌军围攻,也没有立即出城决战,而是施谋用计,不断打击、削弱对手,最后彻底击败羌军。莱芜战役初期,中央军委和华野指挥部都计划在南线诱敌分兵冒进,而后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但南线之敌左路胡琏、中路李天霞、右路黄百韬都狡猾异常,无论华野如何用计,始终猬集成团、步步为营。面对这一情况,我军果断调整作战计划,舍南求北,转而先打李仙洲。

以弱胜强关键在于把握和创造战机。战机是在作战过程中出现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作战时机。除偶然情况外,战机的出现更多是作战双方的多种因素和活动造成的,这就给指挥员的谋略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要想以弱胜强,指挥员必须善于把握、捕捉和创造战机。虞诩受命平叛遭敌拦截,先就地驻防,谎称固守待援,抓住敌分兵劫掠之机,一举突破拦截。进入武都郡后,先命部队只用小弩,示弱于敌,羌人误以为汉军装备差,放胆攻城,汉军转而集中使用强弩速射,射杀大批羌军。羌军匆忙撤退,虞诩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虞诩还秘密派兵在羌军退路上设伏,斩杀俘虏羌军大半。莱芜战役的胜利也是华野指挥员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我军原计划在临沂外围诱歼南线之敌,但其始终不上套。华野定下“舍南求北”方案后,李仙洲也非常敏感,一度突然后撤,跳出我军“口袋”。但我军巧妙示形、多方误敌,有的在兖州以西运河上不遗余力架桥,有的在黄河边大张旗鼓找船,还有的四处放风说华野要放弃山东退往黄河以北……主力部队则张好“口袋”持重待机。蒋介石果真以为华野损失惨重、不堪再战,严令李仙洲加速南进,配合欧震兵团聚歼所谓华野残部,亲手将李仙洲兵团送入我军伏击圈。(张 翚 宋 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