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必须立定脚跟,切不可依墙傍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黄炎培给女儿黄路的一封信
来源: 人民政协报 2023-12-22 00:04:09 责编: 吕中石

黄炎培给女儿黄路的信,长18.2厘米,宽14.2厘米,纸质、毛笔写。黄路女士于1988年1月9日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封1949年初黄炎培写给长女黄路的信,信中提到“做人必须立定脚跟,切不可依墙傍壁”,言及孩子婚车尽量不利用公车,非要用也必须汽油自付。

这封信写于1949年1月9日,长18.2厘米,宽14.2厘米,纸质、毛笔写。黄路女士于1988年1月9日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珍贵的馆藏。

一封珍贵的信

黄炎培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不少国家栋梁之材。他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事业,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黄炎培对家庭教育十分重视,非常关心儿女的成长。在父亲黄炎培的精心教育下,儿女们健康成长,个个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亲子关系也深厚至极。

女儿黄路少时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期间,认识了在清华大学求学的青年才俊张心一,并且建立了恋爱关系。而当时家里其他人起初反对这两个年轻人的婚事,黄炎培自从知道长女黄路决心嫁给张心一之后,高兴地说道:“我的女儿有豪侠之气”,并语重心长地给黄路写了一封信。

此信写道:

路路吾女:你决心要和张心一结婚,我只是希望你考虑以下实际情况:张心一的家在西北边陲很远的甘肃,那里民族复杂,地方贫瘠。他是一个贫苦农家出生的人,自幼过着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生活。我们两家不管从经济条件,还是从文化教养和社会环境相差都是很悬殊的,他是准备要一辈子艰苦奋斗,治理西北贫穷落后农村面貌的,你要慎重考虑能否跟他吃苦耐劳,过一辈子艰苦的生活?能否适应西北干旱穷困的生活环境?如果你要跟他结婚,希望你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白头偕老,永世不渝。至于家人的意见,我会说服他们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有主见,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半路后悔。

父 黄炎培

从该件藏品可以窥见黄炎培先生所提倡的自力更生、文化氛围、生活要节俭、要有秩序、量入为出、生活消费要有计划等主张。虽然是七十多年前所提,依然对当下家庭建设和家风传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幼年承庭训,耿直有父风,行书识大体”

黄炎培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建设和对子女的终生教育,1909年2月他就在《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理想的家庭》,大力提倡改良家庭,认为家庭环境建设内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在物质层面,他对家庭的设施和卫生提出明确要求,主张“居宅朴雅而简洁”“食品不必丰”“衣服朴雅而整洁,即有陈旧,无绽裂,即勿置华服,必备礼服”“出门非有急事,非远道,非携重物,勿乘车。”

在精神层面,黄炎培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家产宁无有,有则自置,非传自祖父”。家庭要有文化氛围“入其门看,有歌声、琴声、书声、无诟啐、叱咤声、喧嚣声、博具声”,家庭生活要量入为出,“量入以为用,一年之终,预算明年之出入。”

在黄炎培的儿女中要数三儿子黄万里最为淘气。因而从小学开始,父亲就把他送进了寄宿学校。作为教育家,黄炎培知道淘气的孩子如果教育得当,定能成才,所以从未对其苛责。

黄万里先生在90岁时的手稿中,有一篇未写完的记叙父亲对自己教诲的文章:

我父对我教育甚严甚深,撷其要点凡三:一是必须尊重农民。我两次闻其教育下属曰:我国有历史以来,劳动的农民从来没有对不起他们的统治阶级,这实际上指出为社会效力应持的立场。二是为人必须喷出热血地爱人!“爱”乃是社会道德的根基,所谓“真、美、善”实皆包含在“爱”中。爱之甚且及于一切动物。故在家中父不准杀生,父自己则茹素,但父食蛋、饮奶,且从未闻其劝人学他茹素。三是父曾多次戒我骄傲,多次垂训。古人云:“虽有周公孔子之德之能而骄,则其人决不得称贤。”戒骄必须从内心出发,仅在形态上不骄,虚伪,犹不足道也。他内心颇赞我的才能,特别是诗文,但终其生未赞我一词。父尝与老友背后朗诵我的诗句,事传到我的老师,父的后辈学生,我才知父背后赞我。我力遵父训,但最后一点终未能做到。我在成人后所犯错误,要皆出此!

对儿女们,黄炎培都珍视爱护,但是黄炎培从不娇惯他们,从小就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学会做好自己的事,衣服学会自己洗,床铺学会自己整理,并要求他们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上中学时,他让孩子们住校,连床单也要自己洗,不准带回家来洗。

四儿子黄大能儿时考入上海杨树浦沪江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也高,学生中,很多是富家子弟,不少学生经常坐小汽车上学,穿着讲究,气派十足。黄大能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难免沾染上富贵气息。这当然和我家的经济条件和我们的家风很不相称。”

当黄炎培看到了儿子这些细微的变化,生气地说:“我们黄家可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立马把黄大能从沪江中学转调到中华职业学校。黄大能一进校门,便被剃了光头,穿上布鞋和一身蓝色校服。伙食费也削减了一半,零用钱基本上取消了。刚刚沾染上的富家子弟气派顿时化为乌有。这种180度的转变,对于一个年仅15岁的青年来说,从思想上、心理上都是难以承受的。

可是后来黄大能回想起来,他从心底感谢父亲当时的决定,在他人生的关键时期,把他从虚荣和浮华中拉了出来。他曾多次深情地说:“中华职业学校勤俭朴实的校风,加上全校老师的表率,经过潜移默化,我自然而然地和许多贫苦然而非常踏实的同学站到了一起,也习惯了艰苦的生活。”

黄炎培看到儿子有所进步,特地为他写了一则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前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中间四句是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少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乱。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学潮是黄炎培的三女儿,她长期忙忙碌碌,一心扑在幼儿教育事业上,退休后,她仍决心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她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并被选为致公党北京市委妇委会主任,又积极地投入到统一战线工作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黄学潮一生牢记父母教导,她对父亲曾在客厅悬挂的自题楹联:“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切莫奢侈过分闻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何心”一直铭记在心。长期以来,黄学潮的生活一直十分朴素,从不宣扬自己是黄炎培的女儿,可她做事却十分认真、忠心耿耿,做人诚实守信、谦和待人。84岁高龄时,她除了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外,就是在家中看书读报。她家的活动场地就是仅9平方米的睡房和陈设十分简单的16平方米的小客厅,到过她家的人很惊讶她家比一般寻常百姓家还要简陋。曾有人问她:“你为啥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她笑着说:“大房子也是住,小房子也是住,只要住得感觉舒坦就好了。再说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我们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比起住不上房的,我的条件不错了。”

黄炎培先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用具体的事例教育孩子,他的教子思想和教子法,使他的子女个个成材,成为国之栋梁。大儿子黄方刚在美国卡尔登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大学(当时张学良任校长)文学院院长,是一位哲学家;二儿子黄竞武清华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硕士,是一位经济学家、民主斗士、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创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三儿子黄万里是我国一位享有极高声望的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四儿子黄大能是我国著名的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另外四位女儿和小儿子,四位是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他们都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奉献。

(作者:傅琳 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