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中国革命历史第一山
——读毛泽东同志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来源: 中国国防报 2023-12-27 15:18:33 责编: 吕中石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在一周内写成的。它们题材相同,主题相同,创作背景也相同,而且作者在两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立意也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更受毛泽东喜爱,毛泽东生前就将其发表(1976年1月,《诗刊》将其与毛泽东于1965年秋创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一同刊载),而《念奴娇·井冈山》则在毛泽东逝世10周年之际,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选》中正式发表。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回到38年前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待了一周。井冈山,这一中国南方典型的丘陵山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地位。1927年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毛泽东率部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相继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并以其为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

从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受阻撤到井冈山腹地,到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对于毛泽东来说,这艰难的7年自然是毕生难忘。在这7年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跌宕起伏,毛泽东个人的政治生涯几起几落、艰难多舛。其间,毛泽东几次被剥夺指挥权,屡受批评,而且身染重病险些丧命。或许是革命受挫和人生失意,反而使得毛泽东写出了优秀的诗词作品,如《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等,几乎都是十分难得的佳作。

这些作品当中,跟《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血缘上最为亲近的,当然是毛泽东作于1928年秋的《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井冈山》标志着红军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则是抚今追昔、感叹人世沧桑变化之作。相同的题材用3首词反复吟咏,这在毛泽东诗词创作中也是罕见的(只有写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答友人》堪称三首半,可一比)。井冈山,无疑是中国革命历史第一山,也是毛泽东心中第一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上阕“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其中的“凌云志”是一语双关,既是毛泽东很久以来就渴望重游故地、登高远望,同时又可以表明自己年纪虽老,却有青云之志。回到阔别多年的革命根据地,他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旧貌变新颜。”何以见得?“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昔日的山村已经变得热闹和繁荣。《念奴娇·井冈山》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描写,“故地重来何所见”?昔日“炮声隆”的黄洋界今日已经是车来车往。

下阕是议论兼抒情:“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38年转瞬而过,世事的变化多么大。毛泽东想到的是什么呢?“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几句体现了毛泽东对于人的精神的看法。毛泽东的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定胜天的斗争思想。他看重“精神原子弹”的作用,常说“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人办不到的。距离1927年初上井冈山,到现在整整38年过去,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人世沧海桑田之变正“似天渊翻覆”。而当年的斗争形势是多么严峻,每一次反“围剿”战斗几乎都是敌我力量悬殊的对抗,那种九死一生的感觉历历如昨。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流传极广,尤其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两句,可以视为毛泽东一生革命实践最凝练、最豪迈的经验总结和诗化表达,也可以看作毛氏箴言,鼓舞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踔厉奋发、勇往直前。

《念奴娇·井冈山》在气势上写得要比《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逊色一些,毛泽东生前没有将其拿出来发表。想必毛泽东是先写的《念奴娇·井冈山》,自己改来改去还是不满意,干脆改弦更张,换个词牌重新写一首,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首结构更精美、语言更洗练、语义更丰满、立意更高远、气韵更宏伟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朱向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