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兵法》的情报保密谋略
来源: “保密观”微信公众号 2023-12-29 17:24:12 责编: 吕中石

《吴子兵法》是先秦时期诞生的重要兵典,对古代战争情报搜集、情报分析等非常关注,有很多独到见解。该书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吴起,吴起善于领兵作战,堪称一代名将,与孙子并称“孙吴”。

重视情报,提醒将帅要充分重视

《吴子兵法》高度重视情报工作,认为将帅在作战之前要充分做好情报工作,尤其要注意侦察和搜集有关敌军将领的情报信息。《吴子·论将》中指出:“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为了做好情报工作,《吴子兵法》主张大量派出间谍,积极打探相关信息。同时强调,身为将帅,必须重视和善于使用间谍。如《吴子·论将》所述:“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

在《吴子兵法》看来,派遣间谍的作用并不只是为了搜集敌情,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也可通过间谍对敌实施离间。尤其是遇到敌人出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等情况,就可以立即派出间谍对敌实施离间和分化瓦解。如果敌方加强防守或固守不出,则同样需要立即派出间谍积极地展开工作,尤其注意摸清对手的真正意图,即所谓“急行间谋以观其虑”。同时,也要抓住时机对敌展开游说工作。如果敌人听从劝说并撤兵,我方则可降低战争成本;如果敌军不听劝告,反而杀害我方派出的间谍,甚至是烧毁书信,那就需要及时发起进攻,采取各种手段压制对手。也就是说,对敌行动如何展开,很多时候都视情报工作而定。

强调“料敌”,尤其关注实力对比

同为先秦时期的重要兵典,《吴子兵法》和《孙子兵法》在情报观上也有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既强调“知彼”,也十分重视“知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流传至今的名言。

《吴子兵法》重视搜集敌情,并称其为“料敌”。该著作第二篇就以“料敌”为题,对如何摸清敌情进行了专门探讨。在《吴子·料敌》一篇中,吴子借助君臣之间的一番对话,详细分析了魏国周边国家的政治、军事、地理乃至军阵部署情况,而且重点关注有关战略层面的情报。他认为,强敌环伺,军阵各有特点,都必须要有所掌握,才能确保国家安全。《料敌》篇不但强调对敌情要有所掌握,而且要有简明扼要的分析,即“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在总结交战对手的特点时,作者既关注对方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各自为战、不能持久、不善机动等问题,这种敌情研判更加有助于战争决策。总之,无论是对战事特点的总结,还是对问题短板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敌情基础之上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料敌》篇也由此成为论述情报工作的专篇。

同时,《吴子兵法》也十分重视“知己”的作用。《图国》篇指出:“强国之君,必料其民。”这是主张通过认真考察国情民情来挑选士卒,组建作战部队,并且根据兵员特点进行合理的编组,或以“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或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因此,身为将帅,平时必须善于发现那些具有特别才能的士卒。对于那些身强力壮、动作敏捷和敢于杀敌的,要加官晋爵,使得他们尽快成为骨干,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将者如果“能审料此”,就可以打败成倍于己的敌人。由此可见,《吴子兵法》是将我方和敌方的情况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更好地统筹决策。

注重分析,主张适时展开攻击

在《吴子兵法》看来,出色的指挥员必须能够“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那么,如何做到“观敌之外”“察其进”,这里就需要依靠情报分析工作。因此,可以说情报分析直接为战争决策和作战指挥服务。

《吴子兵法》指出,要根据所获情报对战场情况进行分析。作者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出8种可以与敌交战的情况,以及6种不可与敌交战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可与敌交战:一是敌军在大风和严寒中昼夜行军,不顾部队前进艰难;二是在盛夏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行军,且途中不注意休息;三是出兵已久,粮食用尽,国内已经是百姓怨怒,谣言屡起;四是资财耗尽,阴雨连绵,无从补给;五是兵力不足且水土不服,人马多病,四邻援军未能及时赶到;六是路远且日暮,部队疲劳,不得不解甲休息;七是将吏失去威信,军心不稳,三军孤立无援;八是部署不定,宿营未安,翻山越险只过了一半。出现上述这些情形时,都应该迅速出击,与敌交战,因为这些都是稍纵即逝的战机。

反之,如果遇到下列情况,则应避免和对手作战:一是敌国土地广阔,且人口众多;二是上爱其下,且恩惠遍施;三是赏罚严明,且行动及时;四是论功叙位,且任用贤能;五是军队众多,且装备精良;六是四邻相助,且大国支援。因此,战与不战,进还是退,其实都是依据情报分析得出的,《吴子兵法》总结的这些经验,可为战争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吴子兵法》还认为,将帅用兵的关键是要注意摸清敌人的虚实,即“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在此基础上,吴起又总结了多种可以迅速发起攻击的情况,如“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这些都是属于“可击”之情,部分内容和前述“可战”之情交叉,但又因为事态轻重缓急不同而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见作者在进行情报分析时是有着层次上的区分的。

总之,《吴子兵法》非常重视并注意总结“克敌之法”,与《孙子兵法》可谓遥相呼应而又互为补充,既是古代战场的侦察之法,同时也是情报研判指南,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熊剑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