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弹群:“组团攻击”的导弹
来源: 解放军报 2023-07-14 10:28:22 责编: 吕中石

导弹集群智能突防示意图。王梦缘作

在军事对抗中,进攻与防御这对矛盾在斗争中不断发展。放眼世界新军事变革舞台,面对越来越严密、越无死角的防御体系,世界各国在提升导弹自身智能化程度的同时,也在探索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战术。在分布式、网络化作战理念的支撑下,一些导弹系统正在摆脱“孤胆英雄”的战斗模式。由多发导弹组成“智能弹群”,以体系化进攻对抗体系化防御,形成新的“集群智能突防”之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弹群态势感知与共享。在突防过程中,导弹像是进入森林深处狩猎的猎人,及时发现周围的袭击者与捕获目标同等重要。单枚导弹的感知能力有限,多枚导弹联网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在作战过程中,智能弹群的成员们将各自探测到的态势信息通过数据链共享,并实时与指挥中心交互,从而准确评估拦截的威胁,料敌在先。当待打击目标位于纵深位置而无法预先侦察,或目标在打击过程中发生移动时,飞在弹群最前端的导弹可以近距离“打探”到目标的详细信息和最新状态,立刻告知身后的伙伴,大规模弹群就能依据最新信息重新调整计划。这种方法极大程度避免了“空跑空打”。在有些战术中,干脆先使用一颗导弹作为抵近侦察的传感器,不求命中目标,而是为后续作战提供最宝贵的一手态势信息。

群威群胆,软硬突防——弹群编组攻击与决策。在复杂战场环境中,来自电磁领域的软威胁和来自火力的硬威胁同时存在。一枚导弹所能采取的对抗措施是有限的,利用体系对抗的思想,将不同功能的多枚导弹进行编队,就能优势互补,大大提升突防概率。

编队中,不同导弹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有些实施侦察,探清情况;有些干扰雷达搜索,蒙住对方的“眼睛”;有些释放干扰诱饵以及电子战载荷,扰乱拦截系统的“大脑”;有些直接进行火力压制,摧毁对方防空反导系统。聪明的弹群编队在飞行中相互协调,在作战中互相配合,从而形成探测、干扰、突防和打击等多种能力的一体化,大大增加了总体突防效能。

智能弹群采用“领弹+从弹”的方式,类似自然界的“领头雁”带领雁群。领弹具有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导弹之间共享的信息以及指挥中心的实时命令,指挥多枚导弹,依据瞬息万变的战场信息动态规划任务,优化队形。领弹结合每个导弹不同的空间位置,智能化协同进行决策判断,实时调整作战任务。

群体智慧,高度自治——导弹集群智能博弈。在体系化作战中,会出现很多难以想象的效应,比如“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细微影响全局”以及“涌现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体系配合得当、协同密切时,会爆发出惊人的作战能力。这点在自然界已经长期存在,比如“蜂群”“蚁群”。与此机理相同,导弹集群的机动突防过程并不能简单抽象为“你追我逃”问题,“多对多”的攻防对抗不能简单分解为多个“一对一”突防过程的叠加。在大规模导弹群体中,能否密切协作是提高突防效果的关键。

弹群智能博弈突防过程中体现出全新理念,如去中心化,即没有一个导弹是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任何一枚导弹被拦截都不会削弱群体的能力;自主性,即突防飞行期间所有导弹只控制自身飞行,相互间可以观察传递信息,但不相互控制,以此可避免“蝴蝶效应”带来的失控;高动态,即在作战总目标下,每枚导弹需根据自身情况迅速实时调整任务;自治化,即当一枚导弹被拦截,其余导弹会迅速“替补”,重新构成一个稳定的集群。基于这种认知,现今的智能化导弹已逐步发展形成了分导式多弹头、子母弹群和集束式弹头等多弹头突防模式以及弹群饱和攻击模式。(张 媛 王蕴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