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引爆“战争伦理之争”
来源: 新民晚报 2023-10-01 17:22:30 责编: 吕中石

人脸识别技术在军事和情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俄乌冲突成为人脸识别技术快速迭代的催化剂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后实现应用。尤其这次俄乌冲突期间,美国清晰视野科技公司(CV)将该技术提供给交战方,引出不少是非与争议。

全球头部企业

CV是2016年在美国成立的,创始人系越南裔澳大利亚人尊室宏。2007年,这个19岁的青年到美国创业,在近9年里开发出20多款应用程序,但都反响平平,后来他邂逅“贵人”也就是时任纽约市长助手的理查德·施瓦茨,两人决定成立CV,进军大热的人工智能领域。在施瓦茨帮助下,尊室宏专心开发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社交平台和商用网络抓取超过30亿张人脸图像。据其官网介绍,该公司迄今收集了全球互联网上的百亿张面部图像,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一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就这样变成全世界人脸识别技术的头部企业。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野心勃勃的尊室宏希望收集到千亿张照片,要把地球上所有人一网打尽!建立数据库的同时,CV还积极寻找人脸识别技术的买家与客户。在走过一段弯路后,他们号称“为执法部门提供最尖端的技术,助力公共安全和调查犯罪”,迅速将触角渗透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据报道,美国警方、移民局、海关执法局和联邦调查局等600余家机构都用过CV的人脸识别技术软件。

搅入俄乌冲突

去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初,CV就公开站队乌克兰,向乌政府和军方提供20多亿张人脸识别大数据,其中包括在乌作战的俄罗斯军人的识别数据近3000份,包括姓名、所在部队等具体信息。尊室宏宣称,这一技术能够帮助乌克兰难民与家人重新团聚,帮助乌情报与安全机构识别俄方特工,帮助乌政府甄别社交平台上与战争有关的帖子,帮助乌国防部利用该数据库并识别双方战死人员以更好地获取这些人员的详细信息等等。按照他的说法,CV已为5个乌政府机构创建200多个账户,相关应用程序翻译成乌克兰语,供用户便捷使用。此外,CV的员工每周(有时是每天)都对乌克兰警察和军官进行线上培训。在谈及CV搅入俄乌冲突一事时,尊室宏透露,在乌军方的鼓励下,乌克兰其他政府机构也测试了这项技术,乌方在其中所做的事“非常有创意”。

CV通过星链、过滤脸谱、推特、电报、智能手机、Vkontakte等各种社交媒体,对俄罗斯公民进行了20多亿条海量大数据搜集,通过数据比对、识别、校正等手段,将对重点人物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与智能匹配。

醉翁之意不在酒

俄乌战场上出现这样一幕:乌军拍下俄军阵亡士兵的照片,用CV面部软件辨别身份,即可获得其家庭照片、社交媒体账号及人际关系等丰富信息,然后把这些照片传送给其亲属。

早在去年4月下旬,一支由黑客和活动人士组成的乌克兰IT大军扫描了约8600名俄阵亡军人的面部信息,并联系到其中582人的家属,向其发送被阵亡者照片。IT好事者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俄军家属的对话片段,聊天中,疑似士兵亲属收到一张阵亡者照片,然后崩溃地回复道:“这是PS(修图)过的!这不可能!”“为什么你要这么做?我已经活不了了,这就是你想的结局吗?”但发件人却回称,“这就是你把人送上战场的后果”。此外,发件人还写过这样的话:“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已经死了。(我们的)所作所为是阻止战争的唯一方法。”网上视频信息曝光后,社交媒体上一片骂声:“如果是俄罗斯士兵对乌克兰士兵母亲这样做,我们可能会说:‘哦,天哪,这太残忍了!’”

同时,CV这样做的意图也遭到世人质疑。尊室宏曾吹嘘过,“俄乌冲突为其他部门提供了绝佳范例,让他们看到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有分析指出:“他们似乎急于利用乌克兰案例,向其他政府客户宣传自己,然后‘从悲剧中获利’,这令人毛骨悚然。”数字权利组织“为未来而战”负责人埃文·格利尔称:“冲突地区常被用作监视工具的试验场。而事实证明,这些监视工具最后大概率会被用在普通百姓身上。CV如此急于利用乌克兰危机,是为了试图使其平台的侵犯性合理化。”

由于CV的人脸数据库来源于各个社交平台,但在获取数据时网站和用户对此毫不知情,违反美国等国的生物识别法、数据处理法和平台服务条款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因此,CV近年来在美国遭遇一连串官司困扰,另外,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也对其开出2000万欧元罚款。此前,德国、法国和英国也做出了同样的违规裁决,还勒令其从数据库中删除这些对象。(常立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