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普
来源: 解放军报 2023-12-30 23:38:33 责编: 吕中石

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柳叶刀”巡飞弹。资料图片

前不久,在“军队-2023”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俄罗斯一家军工厂商展示了最新型9M123M反坦克导弹。该型导弹可搭载到米-28NE武装直升机上进行发射,射程达10公里,能够击穿最大厚度为1100毫米的均质装甲。强大的性能参数,引起业界关注。

反坦克导弹的首次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单级破甲战斗部,破甲厚度有限,需要人工控制导弹飞行,命中率较低。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多轮迭代发展,逐步实现了自动寻的制导技术,打击精度高、穿甲能力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坦克“克星”。

相比传统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导弹有以下优点:

一是射程远。比起需要近距离接触目标造成杀伤的炸药包、射程数百米的火箭筒和有效射程数公里的直射火炮,最大射程可达数十公里的机载反坦克导弹可以充分发挥其攻击距离远的优势,对坦克发起突袭。

二是打得准。常规非制导反坦克武器大多靠发射时目标的运动轨迹来计算提前量,一旦发射,弹道几乎没有修改可能,如果在打击过程中目标进行变速规避,那么命中率将大大降低。而导弹胜在“导”,在攻击高机动目标时,目前最新型的反坦克导弹能够通过激光驾束制导、热成像、毫米波制导等技术锁定并追踪目标。

三是威力大。当前,世界各国军队列装的大多数反坦克导弹是靠高温金属射流洞穿装甲战斗部。例如,“地狱火”“短号”反坦克导弹,其破甲厚度超过1000毫米,即便是现代坦克最坚硬的炮塔正面装甲,也抵挡不了这样的攻击。

随着军事科技快速发展,反坦克导弹还会持续迭代升级,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排雷面面观

俄罗斯某新型扫雷车。资料图片

在“军队-2023”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公开展示了UBIM装甲工程车。该车辆配备了一套便携式感应地雷探测器,能以12千米/小时行驶速度进行扫雷作业。

地雷的广泛使用,倒逼着排雷方式不断发展。目前,世界上较为成熟的排雷方式有3种:

一是机械排雷。部分国家军队会在坦克或装甲车前方加装扫雷滚轮、扫雷链、扫雷铲等设备,利用重力压爆地雷,或是通过抽打地面引爆地雷,从而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供后续部队安全通过。

二是爆破排雷。工兵确认雷区范围后,通过火箭筒、迫击炮等将挂满炸药的爆破缆抛出,利用爆炸后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诱爆抛射路线上的绝大部分地雷。此外,还可以通过呼叫炮击和战机轰炸等方式诱爆地雷。

三是人工排雷。工兵身着防爆服、手持探雷器进入雷区确定残余地雷的大致位置,并插上红色木棍或者红旗作为标记。排雷时,工兵使用探雷针成斜角插入土中探测地雷的具体位置,再用小铲或者刷子小心清除地雷表面泥土,确定地雷型号以及有无诡雷装置。在确保没有异常后拧掉地雷盖拔除引信,再把所有拔掉引信的地雷归置好进行爆破销毁。

如何安全高效排雷,一直是各国竞相探索的技术难题。为了降低排雷作业风险,一些国家研发出无人扫雷装备。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更多先进的无人扫雷装备会在雷场上亮相、大展身手。

(宋德鑫、邱浩洋、熊天霞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