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胜利告慰先烈
陆军某旅连续10年参与迎接志愿军英烈,一次次与英灵“零距离”接触,走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传承红色基因之路
来源: 新民晚报 2023-12-21 23:40:03 责编: 吕中石

礼兵怀抱烈士棺椁,缓步走下运输机

神情严肃的艾力亚尔

礼兵接受严格的动作训练

鸣枪礼兵动作整齐划一

作为排头兵的武继洋(最近处)

黄克钰在训练中注重每个动作精准到位

去时少年身,归来已忠魂。70多年前,一批批风华正茂的中华儿女,无畏地踏上抗美援朝战场,坚定“不上英雄榜,便涂烈士碑”的必胜信念,逢敌亮剑、浴血奋战,为后人矗立起“精神丰碑”。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连续10年参与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的陆军某旅,一次次与英灵“零距离”接触,走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传承红色基因之路。

上个月,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了。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来自该旅的礼兵们神情端庄严肃、动作整齐划一,冒着风雪、顺利完成仪式任务。

接“最可爱的人”回家

“松骨峰上的三连一定会被新中国、被中国人记住的!”“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今年国庆假期前夕,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在人们的期待中上映,许多年轻人走进影院,为影片中英勇无畏、牺牲奉献的“最可爱的人”形象所感动。而在陆军某旅,有一群同样为志愿军英烈流泪的年轻官兵,今年11月23日,他们连续第十次执行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和安葬仪式任务。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泪水呢?“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11月下旬,在该旅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志愿军战士宋阿毛坚守阵地的绝笔诗成为生动教材。刚参加完接英烈回家任务的“00后”战士武继洋走上讲台,成为主讲人,他的动情讲述仿佛把官兵们带到当年的朝鲜战场:“死鹰岭高地上,125名志愿军官兵全部被冻成一排排整齐的‘冰雕’,壮烈牺牲在-40℃的阵地上。但他们依旧保持生前最后一刻的战斗姿势,俯卧冰雪,枪口对向敌人……”

武继洋是旅里的抗美援朝史“小专家”,还经常为战友宣讲动员。而在执行这次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任务时,他更用心感悟抗美援朝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从训练“拖后腿”,逐步成长为机场方队的排头兵。“他们曾和我们一样的年龄,告别爹娘拥抱,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身着单衣埋伏在白雪皑皑的盖马高原,等候着发起冲锋的时刻......”课堂现场,武继洋的话语令许多官兵泪目,大家纷纷表示,决定战争胜利因素中最闪光的,是志愿军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第一次参加任务的丘锦源,主动上台分享了自己参加仪式任务的经历和感受:“训练时,后脚跟被反复磨破,不断渗血,刚开始觉得是疼,但训练久了,腿脚逐渐麻木就不疼了。可是和志愿军英烈相比,这点痛不算啥。”

机场礼兵方队负责人刘大勇介绍,面对不足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他们严密筹划,坚持高强度训练风雨无阻,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为的是以最完美状态接英烈回家。

“我把英烈忠骨捧起的瞬间落泪了,这泪水中蕴含着缅怀悼念和传承精神意志的决心。”回想起护送棺椁走出专机时的情景,武继洋再度落泪:“那一刻我仿佛在和英烈对话,‘最可爱的人’,我们接您回家!”

“抱着的是我的战友”

“当载着英烈的运-20运输机出现在机场上空,我为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前不久,在该旅组织的讨论活动中,一级上士张国瀛与战友分享了多次参加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任务的感受。“2014年时,我们还是用民航客机接英烈回家,再到后来使用引进的伊尔-76运输机。2020年开始,志愿军英烈们坐上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这两年更是有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歼击机保驾护航。”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十年来,迎回安葬仪式不断优化,弘扬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今年11月23日11时32分,搭载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寒风刺骨,雪花纷飞,来自该旅的25名礼兵列队登机,护送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走出专机,覆盖国旗、擦拭棺椁,每个动作都饱含着官兵们对先烈的敬仰,这其中,战士艾力亚尔·麦麦提图尔荪格外引人关注。他的家乡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市,参军前,他就从媒体上看过前几次迎接英烈骸骨的仪式,看到电子屏幕打出“欢迎英雄回家”的醒目标语、道路两旁自发聚集的市民高呼“忠烈永垂不朽”……他被志愿军英烈回家的盛况所震撼。艾力亚尔坚信,祖国高规格“接英烈回家”,代表着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如果有一天可以参加这项举世瞩目的任务,那是多么光荣和自豪。

不负所愿,艾力亚尔参军入伍后,真的分到那支接英烈回家的部队,激动的他多次向组织汇报参与任务的决心,凭借扎实的队列动作和身高优势,通过层层选拔,终于如愿成为一名礼兵。集训时间,恰逢军士选晋考核阶段,艾力亚尔白天参加礼兵训练,晚上又要加班加点备考,高强度训练造成了背部受伤,但他仍然忍痛坚持,直到将英烈的棺椁抱在怀中时,内心的情感终于得到升华:“抱着的就是我的战友、我的亲人,他身上的红色基因由我来传承。”

眼前是座座丰碑

“起灵!”伴着婉转悠扬的思念曲,搭载英烈棺椁的军用卡车缓缓驶出沈阳桃仙机场。“亲手接过英烈棺椁,我感到肩上的使命责任更重了。”战士黄克钰说:“当年先辈们迎难而上、流血牺牲,今天我们接续前行、不负重托。”

黄克钰此前连续三年参加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任务。今年,他再次作为礼兵,和战友们一同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国。“前两年参加任务时,很少提过我是志愿军后代,因为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黄克钰的爷爷是老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荣立战功。黄克钰小时候,爷爷常给他讲战斗故事,参军报国的种子从此埋在心底。

“印象最深的是爷爷教我吹冲锋号。”黄克钰回忆道,那时候家里没有冲锋号,爷爷一边哼着音调,一边打着节奏来教我。听到影视剧里的冲锋号声,他会激动地站起来;患阿尔茨海默病后,爷爷很多东西都记不起来,但冲锋号的旋律却能时常哼起。爷爷说,这个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战场上所有人什么都不怕了。这是志愿军英雄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和忠诚、流淌在血液里的坚强和果敢,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当我手捧英烈棺椁走向军用卡车时,耳边是思念曲,脑海里回响着冲锋号。爷爷和先烈们一起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场景浮现在眼前。”黄克钰说:“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使命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据黄克钰回忆,爷爷复员回乡后,听从组织安排,分配到县医院后勤部,优先选岗的爷爷却执意干最苦最累的锅炉工,他白天忙碌一整天,晚上还要值班,虽然辛苦,但工作完成是最好的,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尽职尽责的军人本色。黄克钰曾问爷爷为什么这么拼,爷爷说:“当年,我们一个连队就活下来几个人,战友们倒在冲锋的路上,我要代他们继续冲锋。”这段回忆激励着爷爷保持冲锋的奋斗姿态,也影响着黄克钰的军旅征程。

入伍后,黄克钰面临着诸多的不适应,能不能完成爷爷“保持冲锋的姿态”的嘱托,他也多次叩问自己的内心。每一次对革命前辈的缅怀,他的思想就会得到一次教育和洗礼;每一次手捧志愿军忠烈的棺椁,他的内心就会受到一次叩问和升华。

“以前我不理解,直到入伍后才真的领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实际行动来续写前辈荣光。”近几年,黄克钰多次获得表彰,当选军事训练优秀个人……风雪中,黄克钰望着渐渐远行的车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志愿军先烈的棺椁静静地放在那里,犹如一座座丰碑指引我们阔步强军征程”。

(孙震、张艺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