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门城楼,总书记和这位宿州籍抗战老战士握手
抗战老兵申秉宸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抗战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气节
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15:28:05 责编: 吕中石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等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这其中就有99岁宿州籍抗战老战士申秉宸。

战火中成长的少年英雄

申秉宸,1926年5月出生于安徽宿州一个普通家庭。时代的动荡让他的童年充满了苦难。

1938年徐州会战后,家乡沦陷,年仅12岁的他跟着家人南逃。逃亡途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当时,高烧不退的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黄狗被日本兵枪杀。那一声枪响,永远刻在了他的记忆深处,让他从小就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

申秉宸。 资料图片。

1939年至1940年间,申秉宸暂避到舅舅家所在的农村学校继续学业。也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地下党的活动。

1941年,年仅15岁的申秉宸毅然放下书本,投入抗日洪流,加入了淮北宿县游击支队,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抗日战士。1942年底至1943年初,他在淮北中学就读期间,亲历了日军凶残的“三十三天反扫荡”。为躲避敌人针对边区首脑机关的合围,学生们被迫分散转移,藏身于洪泽湖芦苇荡中。上岸后不久,激烈的朱家岗战斗就在附近打响,枪炮声近在咫尺,申秉宸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敌后斗争的英勇武工队员

1943年,申秉宸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编入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武工队,挺进徐州外围、蚌埠东北等边缘区,执行武装宣传、发动群众、瓦解日伪军的危险任务 。

在申秉宸的记忆里,瓦解敌军的战斗从不见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每当夜色笼罩大地,他们便借着黑暗的掩护行动:或是悄悄摸到日伪据点附近,把传单巧妙地送进去;或是让宣传品顺着水流,悄无声息地漂向敌人的巢穴。有时,他们还会直接用日语展开心理攻势。这样的喊话,多半会引来对方的子弹回应,但偶尔,据点里也会陷入一阵寂静。每当这时,申秉宸心里便有了底:“沉默,有时就是动摇的开始啊。”

申秉宸和武工队队员们还经常深入敌占区,铁路沿线、车站周边,甚至炮楼的墙根下,都被他们悄悄贴上了抗日标语。为了让宣传的声音传得更远,他们总选在黎明前最安静的时刻行动。趁群众还在睡觉,他们沿村边墙根喊话:“天快亮了,黑暗不会太久了”,意思是“小日本的日子长不了了”。这一声声喊话,像给老百姓心里添了把火,让大家更坚信胜利在望,也更敢跟日本人对着干。而对于那些日伪军来说,这声音就像四面楚歌。

为国防事业奉献一生

解放战争时期,申秉宸历任宿东县连壁区委会宣传部长、豫皖苏军区第二军分区淮太西大队政治指导员、第十六军四十八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申秉宸继续为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历任四川省泸州军分区政治部青训科副科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助理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处长、组织部部长,第二十三试验训练基地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期间,申秉宸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和试验任务,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申秉宸曾荣获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等多项荣誉。

如今,申秉宸已经99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在谈到战争与和平时,他坚定地说:“我们热爱和平,但不能幻想和平从天而降。在帝国主义和剥削压迫存在下,战争难以避免。要认清战争性质,理解‘愿和’但‘不怕战’,‘备战’是为‘止战’。不能因战争残酷而退缩,也不能在政治上有动摇。”

申秉宸的红色格言。 资料图片

9月3日,申秉宸应邀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并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对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最好褒奖 。

“申秉宸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抗战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气节。”一位宿州市民这样说。(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 整理)(部分素材来源于《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