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军地有关部门的引导和鼓励下,一大批优秀退役军人进校兼职,指导和协助开展学校国防教育,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兵校长”。育人先育心,培苗先培根。随着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深入实施,青少年国防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建强师资队伍助力青少年筑牢精神长城,成为军地共同面临的课题。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介绍安徽省金寨县为全县中小学校选派“兵校长”的做法,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编 者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秋季开学,安徽省金寨县中小学校陆续响起上课铃。“开学第一课”,学生们舞动红旗,学唱这首由大别山民歌改编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队伍前,“兵校长”指挥歌唱。
金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如何把丰厚红色文化,转化为贴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学资源,一直是当地军地联合探索的重要课题。2022年,金寨县创新推出中小学校“兵校长”全覆盖制度,不仅为学校国防教育注入新动力,也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推手。
金寨一中的“兵校长”闫荣安,退役后一直从事党史军史研究,在该县红军历史研究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都有任职经历。他参与开发的《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课程》,因巧妙融入大量鲜活的人物故事,让深奥的历史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受到师生欢迎,并在全县高中推行。许多历史老师说:“闫校长的‘故事代入法’给历史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不仅让学生们看到了历史生动、活泼的一面,也更清晰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
经历3年的教学实践,开顺实验学校“兵校长”黄勇成了该校有名的“武教头”。黄勇曾在部队服役12年,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等大项任务,军事素质过硬。担任“兵校长”后,他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任务。队列基础、战术动作、军体拳等军事课目经他改良后,被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很大兴趣。许多家长说:“孩子就得练得像‘小金刚’,结实又健康。黄校长的课让孩子有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辛勤耕耘换来累累硕果。擅长授课的“兵校长”,收获了理论教学成果;注重体能训练的,完成了军事技能与校园体育运动的融合。还有的为学生开创了VR看国防、军地连线课堂等学习空间;有的与红色场馆建立共建关系,为学生开辟“红色研学课堂”……大别山下的学校国防教育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金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在选派第一批“兵校长”时,他们就定下了一条选人用人原则——根据学校教学实践需求,从具有相关特长或技能的优秀退役军人、专武干部、民兵教练员中遴选,让“兵校长”入校任教后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据了解,该县“兵校长”选派工作由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进行。预选对象须接受业务培训、相关考核。“兵校长”实行动态管理,因工作岗位变动的要及时调整补任。
一张张工作便笺拼成了“红色日历”。南溪中学“兵校长”袁兴桐的办公桌上,贴着许多写满工作计划的便笺纸:开展国防教育第一课、组织观看九三阅兵……袁兴桐非常注重国防教育的“时度效”,很多重要时间节点和大事件,被他巧妙利用。“开学第一课”的板书还没擦去,他就开始筹划烈士纪念日的外出见学活动了。
“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一定是丰富多彩、开放包容、规范有序的。学生们在各学龄段都有不小的学业压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成才理念的转变,无论是家长,还是师生,都对学校国防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相关课程安排给予了更多理解和支持,这都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袁兴桐说,担任“兵校长”,助力学校铸魂育人,不仅能有所作为,也一定会大有可为。
为助力“兵校长”更好地履职尽责,该县还出台文件,明确“‘兵校长’除完成规定的国防教育课程外,还可视情组织学生军事训练、现地教学,开展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法规宣传”“学校、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要为‘兵校长’上好国防教育公开课提供支持”。
目前,金寨县已有100多名退役军人担任“兵校长”,累计开展校级国防主题授课200余场次,覆盖师生4万多人次。他们还编制出版1.2万册红色绘本,联系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建立64处红色教学点。
金寨县教育局领导介绍,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基础工程。他们将不断擦亮“兵校长”品牌,持续推进学校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切实筑牢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精神长城。(李 成 江亚男 特约记者 蔡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