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安徽三位全国女劳模的故事
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劳动模范。其中,来自安徽的三位全国女劳模马毛姐、龙冬花、李秀英,都曾受到过毛泽东的多次亲切接见与关怀鼓励。
2023-10-27 11:25:22 -
两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眼中的抗美援朝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宣传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各阶层人民的爱国热忱。一批刚从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作出了他们的重要贡献。“两弹元勋”朱光亚和钱三强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2023-10-27 09:57:58 -
长征途中的地图与测绘
长征开始后,红军地图资料十分缺乏。由于红军测绘力量不足,无法进行大范围战场测绘,所需地图资料主要靠搜集和缴获。长征途中,红军缴获的地图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10-23 17:19:34 -
抗美援朝中的热血学子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继《长津湖》后,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雄兵出击》正在影院热映。70年前,中国军人浴血奋战,誓死保家卫国,终于迎来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2023-10-19 17:28:55 -
《寿州志》里的中华名关——寿县古城正阳关
正阳关,中国古代八大名关之一,位于安徽省寿县古城西南淮、淠、颍三水交汇处,古称颍尾、颍口、羊石、羊市等,民间素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
2023-10-18 16:54:20 -
“两弹一星”功勋归国,与隐蔽战线相关
59年前的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两弹一星”先驱钱学森等回国投身建设,为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在这背后,中共隐蔽战线发挥了特殊重要作用。
2023-10-16 14:46:02 -
为啥志愿军能“随意”揍“最强”陆战1师?
近日,《志愿军:雄兵出击》上映,该片以志愿军群像为主线,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恢宏史诗。
2023-10-16 15:59:47 -
杨重:电影《兵临城下》地下党的原型传奇
多数“60后”都看过一部叫《兵临城下》的国产老电影。剧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原型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部队里的地下党员杨滨,原名杨重。
2023-10-16 15:52:25 -
冷战格局下,新中国如何飞越两大阵营"铁幕"
二战后,世界逐步陷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冷战格局。新中国的外交,就是在这样的东西方冷战格局下起步的。长期经历战乱的中国,犹如一只渴望和平的鸽子,它能够飞越那道竖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铁幕”吗?
2023-10-16 15:43:09 -
《海防纂要》: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优秀篇章
《海防纂要》成书于明万历年间,是明末名臣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在《筹海图编》《筹海重编》等旧有海防史籍基础上,结合当时新的海防形势,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
2023-10-19 16:53:56 -
新四军:我们要做全国青年的斗争榜样
新四军是中共绝对领导下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中坚武装力量的人民军队,这支英雄的铁军中,青年占60%以上。
2023-10-13 17:20:50 -
能打硬仗的淮北“虎将”赵汇川
淮北,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在这片血与火洗礼的热土上,走出过许多革命志士,赵汇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2023-10-10 11:10:50 -
白彦战斗:打开鲁南根据地的关键一战
白彦战斗是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与日军的一次争夺战。白彦战斗的胜利,巩固了八路军主力在山东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鲁南根据地,打开了鲁南抗战新局面,为敌后抗日游击战打下了基础。
2023-10-09 09:20:55 -
打破“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天德山战斗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不甘心就此停战的美帝国主义,不断在双方的实际控制线附近挑起事端,妄图通过武力方式,在朝鲜半岛攫取更多利益,进而迫使我方签订城下之盟。
2023-10-26 09:32:42 -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前的战斗
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华步伐,这时,我西征军给宁夏军阀以沉重打击,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并与陕甘根据地连成一片,为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到来,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发展西北抗日新局面做了积极准备。
2023-10-23 17:12:18 -
出奇制胜的广阳伏击战
在平型关遭受重创后,日军为改变其在晋西北地区的被动态势,令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沿正太铁路西犯,企图与沿同蒲铁路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为支援友军保卫太原,1937年10月,八路军在山西广阳地区预先设伏,主动出击,取得歼灭日军1200余人并成功掩护友军撤离娘子关的辉煌战果。
2023-10-09 09:30:17 -
73年前的今天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拉开序幕。
2023-10-19 16:53:27 -
罗汉尖红色记忆——宿松县北浴乡思恩洞的故事
罗汉尖是宿松县的最高峰,在北浴乡罗汉山村的西南面。翻开罗汉尖革命老区美丽壮阔的红色记忆,回眸那激荡人心的烽火岁月,有一个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至今还在一代代传承。
2023-10-18 16:51:15 -
电影中的国歌、国旗、国徽故事
国歌、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光影留情,文艺工作者以电影记录时代,在银幕上深情讲述了中国国歌、国旗、国徽诞生背后的故事。
2023-10-08 15:29:35 -
肥东:他们组成东进抗日“先锋”
1938年2月,由原东北军67军部分官兵组成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进入皖东抗日,并于1938年9月在安徽肥东梁园地区与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会合。
2023-10-07 10:31:22 -
新中国成立初期破获“华中反共救国军”始末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地区开展剿匪反特斗争是稳定社会秩序与巩固新生政权的重要举措。
2023-09-30 10:18:54 -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0月21日,红军主力部队突破国民党设置在安远、信丰一带的第一道封锁线。此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于同年11月初突破国民党设置在湖南省汝城县至广东省仁化城口镇的第二道封锁线。
2023-09-30 10:14:21 -
濉溪:峥嵘岁月留下的红色记忆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古城石板街48号有一处庭院,这里曾经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部驻地,也是全国新四军纪念馆地中保存完整的革命旧址之一。
2023-09-27 15:35:16 -
初上井冈山,毛泽东送给袁文才见面礼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副质地细腻、制作精良的皮裹腿,这副皮裹腿经过了漫长的战争岁月洗礼,却依然完好,可见主人对它非常珍惜。
2023-09-26 1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