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野寨中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国防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培养了大批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人才。今年,该校有100多名学生报考军校,其中20名分别被9所军校录取。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回信,极大地鼓舞着该校学子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也成为奋进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矢志强国梦强军梦的巨大动力。
为了同圆那个“梦”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涵养学子家国情怀侧记
日历翻回:2023年7月14日;坐标定位:红色大别山的东南向——安徽省安庆市潜山野寨中学。该校今年考取军校的20名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他们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信念和决心。
“我们这么多人考入军校,习近平总书记听了肯定很高兴。”这是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初衷。
7月16日,信件从野寨邮局寄出。
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这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这是一声征程启航的号令!
这一天,对于野寨中学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当天下午2点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的新闻报道一出,高兴,激动,自豪······野寨中学沸腾了!
“你们把从军报国作为人生追求,今年考上了军校,开启了军旅生涯,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让安庆这片红色热土,受到全国关注。
携笔从戎报家国,我以青春写梦想!“从军报国”不仅是20名新考取军校的野寨学子的梦想,也是大别山深处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梦想。这梦想,从萌生、发芽、开花、结果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筑梦 ——“愿得此身长报国”
一年有20名学生考入军校,对于一直传承“崇军尚武、热爱国防”优良传统的野中学来说,并不稀奇。
野寨中学位于天柱山脚下,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校内有一座掩埋着985位抗战英烈遗骸的景忠园,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也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走进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野中学,浓厚的爱国气息扑面而来。
3年前,考进野寨中学后不久,程彦杰、汪一凡就发现,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开学典礼讲抗战故事、清明祭扫英烈、“7·7”为墓碑描红、“9·18”国旗下讲话、考入军校的学生总是占据宣传栏前排、军事社团、军事讲座、军校简介牌,老师上课提起最多的是“家国情怀”······
从学校教学楼到食堂,抗战将士纪念塔是必经之地。一地拾头,他们就能见到景忠园、浩然亭、忠烈祠、烈士公墓,还有“志在军校 固我长城”8个大字。
一草一本仿都有一股力量,推着他们走向“从军报国”之路。
“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播下种子,静待花开。“野寨中学校长徐汉夫说。
“学生们耳濡目染,军人,才是他们要追的星。”野寨中学副校长王宝堂说。
“心中有了信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一身戎装、守卫万家灯火!”程杰说。
2022年6月,野寨中学87届校友、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陈金宝回到母校,为全校师生作科技强军励志讲座。“从贫苦山区走出去,陈校长献身国防的感人事迹,给孩子们很大触动。”野中学教师范玲凤告诉笔者,很多学生听完讲座第一时间找到她,激动地表达自己“非军校不上”的决心,程彦杰、汪一凡就在其中。
一个“从军梦”,在学子们的心中萌生、发芽。
这个梦,不仅是“筑”在了今天。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建校以来,这个青山埋忠骨的校园,把“从军梦”种在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身上。2020年,有6人考取军校;2021年,有7人考取军校;2022年,87名学生报考军校、12人被录取;2023年,133名学生报考军校,20人被录取。9年来,先后有80名毕业生圆梦军校······
这个梦,是环境的熏陶,是精神的传承,是信仰的力量。
这个梦,不止是“筑”在了野寨中学。
当我们把视线拉远,在莽莽的大别山,在安徽这片红色热土上,老区人民把崇军爱国作为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安徽省是革命老区、兵员大省,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江淮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矢志不渝跟党走、爱国拥军为人民的光辉诗篇。进入新时代,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凝聚着江淮大地军民共筑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笔者从安徽省委宣传部获悉,全省各级近年来先后评选出“最美退役军人”近2000名、“最美拥军人物”1200余名、“最美军嫂”900余名、“最美兵妈妈”“最美军人家庭”等600余名(户)。崇文尚武的江淮儿女,涌动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全民国防教育新热潮。
在安庆,每学期开学之初,各学校都要以国防教育为主要内容上“开学第一课”,邀请部队官兵和退役老兵走进校园,做“第一课”的主讲人。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安庆市大街小巷,数不清的电子屏一起点亮,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每年征兵季,安庆市总会涌现一家三代、四代从军的传承故事。
“现在,我终于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枪。”今年,23岁的大学毕业生马云龙在通过入伍体检那一刻激动万分,他成为一家“四代从军”的第5人,也是一家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共同坚守——赓续荣光、从军报国。
“从小到大,听着爷爷和父亲讲着军营里的故事,‘从军梦’在我心中越扎越深。“今年,21岁的江天赐,紧跟着太爷爷、爷爷、父亲的步伐,踏上征途,奔赴军营,实现一家“四代从军”的梦想。
近5年,仅潜山市,就有近3000名优秀学子报名参军;近3年,安庆市已有230名学子考入军校;近年来,安庆市征兵工作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个梦,是革命老区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是老区人民融入血液的家国情怀。